教育部正在編列明年預算,全教總今(2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教育部108年推出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當時教育部長潘文忠提到擴大學前教育公共化是「主軸」,準公幼則是「補充」措施,但實行至今,政府投入經費已從30億元增至111年的100億,已經快要超過真公幼,但準公幼接受政府補助,卻不需接受財務監督、績效考評等;全國幼教產業工會今天也提到,準公幼申請機制浮濫,影響各縣市公幼招生,使得許多縣市大減公幼教師及教保員招考名額,兩團體皆呼籲教育部應審核準公幼並建立客觀的淘汰機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準公共化幼兒園是一種與政府有簽約合作的私立幼兒園,接受政府補助,必須符合政府所訂的標準,收費比一般私立幼兒園便宜。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依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準公共的簽約率,占符合其合作要件的私立幼兒園總數約7成;全教總調查全國教保資訊網內的資料,公立與非營利有2,984間,準公幼與私立4,182間,公私比目前約為4:6,而教育部對於準公共學費的加入標準,從一開始的9000逐步放寬到1萬1000元。

侯俊良表示,準公幼政策推出以來面臨許多社會的質疑,包含學費調漲、巧立名目、超收違規、低薪高報等狀況,甚至也有民間團體認為應該要廢除準公幼的系統。全教總在108年時就公開質疑教育部對準公幼政策的定位,而當時潘文忠多次強調,擴大學前教育公共化是「主軸」,至於準公幼則是「補充」措施,但從目前數據顯示,投入準公幼的教育資源已經快要超過真公幼,顯然已經打臉潘部長當初主張的「準公幼是補充措施」。

全教總副秘書長兼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指出,準公幼雖然接受政府補助,卻不需接受財務監督、績效考評,甚至也不需要優先招收低弱勢幼兒,甚至也曾傳出準公幼會篩選幼兒或者是預先收取卡位費。另一個基層園所最常反映的就是硬體的設備,依照教育部準公幼的補助辦法內規定,準公幼每年都得以申請設施設備費,而真正的公立幼兒園要改善設施設備,卻需要排序每3至5年才能輪到一次,顯然已有差別待遇,種種跡象讓人質疑教育部心裡面到底有沒有真公幼,或是真的企圖「以準亂真」,要放任準公幼政策摧毀教育公平?

楊逸飛說,如今作為補充措施的準公幼即將反客為主,投注的資源將超過真公幼,全教總日前就踢爆幼兒園課後留園補助弊端,就讀公幼成本竟比準公幼還高,形成另類的世界奇蹟,而會後也接到家長反映,還是公幼的資源與制度是首選,因為這些公共化的建設將會作為後續人民的共同資產,不會因為單一補助結束就消失了,但現在卻面臨公幼的費用卻比準公幼來得高,讓他們覺得莫名其妙,而基層教師也接獲不少特殊與弱勢幼兒因為在準公幼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而進入公幼,顯見公共化幼兒園才是國家幼托政策的基礎。

準公幼已經進入第4年,全教總認為教育部應該要說清楚,準公幼政策何去何從?補助是否會無限上綱?準公幼未來有無督導制度?是否需要負擔社會責任與公共成本?其招生與管理究竟該如何規範?

另外,全國幼教產業工會指出,準公幼申請機制浮濫,在這樣寬鬆的申請制度下,細查幼兒園教保資訊網基礎評鑑未通過園所,準公幼所佔比例不少;準公幼平時收取的註冊費及學費已經超過幼兒園運作所需,政府補助項目只能以灑錢來形容,形同暗示業者把補助款當額外紅利使用,加上準公幼每年收支並未公開,質疑業者收取大量補助款,各地頻頻開設新的準公幼園區,簡直是一條賺錢的康莊大道。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表示,連續2年,國教署核定了各縣市大量的準公共化幼兒園,水準參差不齊的準公幼已經造成公幼招生不佳,除了浪費寶貴的公幼名額外,更使得許多縣市大減公幼教師及教保員招考名額,甚至開始有幼教師及教保員超額的現象,此舉已嚴重影響到教保人員的工作權,建議政府審核準公幼並建立客觀的淘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