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人口結構轉變引發話題。官媒新華社評論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中國的基本國情」,並指要積極應對此現象;也有媒體關注中國人口結構下「未富先老」和「慢富快老」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國務院21日發布「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制定了在2025年實現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的目標。22日晚間新華時評指出,要「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同一時間,經濟觀察網則深入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衝擊。

新華時評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2022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億。預計「十四五」時期(2026到203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文章說,適應人口發展新常態,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個性化智慧化居家養老等新模式新業態。同時,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文章還提到,要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工程,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改進人才評價機制,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沉疴頑疾,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經濟觀察網發表的文章則指出,人口負成長意味著經濟整體成長必然放緩,但「未富先老」更需要關注。

按照學界的定義,以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計算,超過7%為老齡化社會,超過14%為老齡社會,而超過21%為高度老齡社會。

中國老齡人口比例在2000年就已經超過了7%,而2021年這一比例超過了14%,已經成為標準的老齡社會。而中國人均GDP在2022年約為1.27萬美元,仍處在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準,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

文章引述學者蔡昉的擔憂,即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慢富快老」的問題:老齡化會以超過預期的幅度加劇,而經濟增長也有可能以超過預期的幅度減速。

文章指出,由於少子化和老齡化,中國勞動人口結構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出現兩頭增長,中間薄弱的狀態。青年人口占比的增加會加大就業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今年4月中國16-24歲人口失業率比例高達20.4%的原因之一」。

大齡勞動人口的增加則會帶來新問題,延後退休時間勢在必行;盛年人口占比的減少會意味著,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他們相應的負擔更重。

中長期來看,到2035年,中國勞動力人口(18至60歲,這個數據沒有把延遲退休考慮在內)將下降10%,到2050年下降35%。老齡化同期會加劇,到2050年,預計中國人平均年齡將超過50歲,比現在高出12歲。老齡化、少子化所帶來的勞動力人口下降和供養比例增加都意味著加大社保投入勢在必行。

儘管人口問題複雜嚴峻,但人民日報今天刊出的文章稱,「伴隨人口老齡化進程,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老齡化意味著我們在面臨挑戰的同時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完全可以將挑戰轉化為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積極因素」。

文章同時談到了要應對「人口發展新常態」,表示要構建家庭支持政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積極開發人力資源儲備,並指要加快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編輯:張淑伶/曹宇帆)1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