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9)日台灣海峽北側的鋒面前緣對流發展旺盛,導致威力強大的「煙囪雲」出現,超大片雲系不斷移入台灣,氣象達人、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更形容它像是「巨型暴鯉龍」,導致台灣中部以北不少地區降下「致災性豪雨」,尤其新竹縣12小時內竟然就降下超過300毫米的雨量,彭啟明指出,「煙囪雲」在氣象上「只能監測無法預測」,比颱風還難捉模,如果遇到「滯留鋒面」雨還會更大更久,預計午後隨著鋒面南移,煙囪雲將會逐漸減弱,中南部會有些降雨,北部則會有一些空擋。
彭啟明稍早在臉書粉專分享雷達回波圖,指出這波鋒面形狀特殊,彷彿像是「一隻魚」或是「暴鯉龍」,事實上,這樣的鋒面型態就是所謂的「煙囪雲」,由於南北冷暖空氣交會時,造成狹長的不穩定帶出現,而不穩定帶中又容易有對流發展,雲系再隨著鋒面中線風勢不斷被導入台灣上空,因此才造成如此大的雨勢。
彭啟明表示,雖然「煙囪雲」的降雨威力極大,但所幸此波鋒面是「移動型鋒面」,來得快去得也快,倘若是「典型的梅雨滯留鋒面」,對流可能就會在台灣海峽不斷發展,降雨的時間也會隨之拉長,造成更具破壞力的災情。
彭啟明說明,「煙囪雲」在梅雨季都有機會出現,但在氣象上無法準確預測,只能在發生後去「監測」其未來態勢,而就午後觀察來看,由於受到地形影響,鋒面南移會使「煙囪雲」的能量消散,且水氣的補充不足,因此生命週期可能已經來到尾端,後續中南部和山區還需留意局部大雨的出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啟明表示,雖然「煙囪雲」的降雨威力極大,但所幸此波鋒面是「移動型鋒面」,來得快去得也快,倘若是「典型的梅雨滯留鋒面」,對流可能就會在台灣海峽不斷發展,降雨的時間也會隨之拉長,造成更具破壞力的災情。
彭啟明說明,「煙囪雲」在梅雨季都有機會出現,但在氣象上無法準確預測,只能在發生後去「監測」其未來態勢,而就午後觀察來看,由於受到地形影響,鋒面南移會使「煙囪雲」的能量消散,且水氣的補充不足,因此生命週期可能已經來到尾端,後續中南部和山區還需留意局部大雨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