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霈瑜(大霈)今年 34 歲,入行超過十年,她是主持、演員也是歌手,是演藝圈難得的三棲藝人,而且這三方面皆有亮眼表現,在 2017 年及 2019 年,先後以《水下三十米》、《原來是匠紫》二度獲得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2021 年更以電影《消失的情人節》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電影主題曲《Lost and Found》是她填詞,她的樂團瘦瘦英雄 So-So Heroes 因此登上金馬獎舞台演唱,表演深獲肯定。
像水一樣 在各種狀態中做自己
大霈說話時,眼尾總是帶笑,神情極富穿透力,不論是主持、戲劇或唱歌寫歌,她樂此不疲,精力似乎總是用不完。為什麼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而不覺得累?她笑說:「因為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可以當一個穿針引線的人!這就是我做任何事情很有動力、都很開心的原因,因為這是有意義的。我覺得『意義』在這個世代很重要,既然我的個人特質可以感染到別人,那我就要好好用!」
她以潛水行腳節目《水下三十米》獲得關注,她也覺得自己像水,可以適應各種不同工作與生活型態,「水有不同型態,有時是液體的水,熱一點就變成雲,冷一點也可以是冰,我還滿有彈性,可塑性還滿高的。」
從主持到寫歌,從理性到感性,李霈瑜一一拆解每一種創作狀態,每一種狀態,都呈現著部分的她。她分析,主持需要很多思考,例如,她首檔綜藝節目《HiHi導覽先生》,以及讓她重新思考與父母關係的《換個爸媽過幾天》,兩者都讓她學習很多,「主持就是穿針引線,下一段話題要說什麼,小朋友發瘋了、來賓很失控怎麼辦?我要怎麼把對方拉回來又不能傷害他,然後又要嘻嘻哈哈?這些都是學習。」
主持和演戲,是動腦的藝術創作
但一開始主持的時候,大霈也歷經「找自己」的迷惘時期。她回憶,她看Janet主持《瘋台灣》多年,輪到自己主持時,她反射性地模仿理想中的主持人樣貌,但《水下三十米》製作人李景白提醒她:「你做自己就很好了,為什麼要學別人?」
製作人的當頭棒喝,她有如大夢初醒,「我很喜歡Janet ,可是我不是她,我會一直去計畫或演練,如果是Janet會怎麼講?後來發現卡卡的,有點辛苦有點累。調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怎麼樣在鏡頭前很自在,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她在主持《水下三十米》第三年,獲得金鐘獎肯定。
她的主持風格陽光活潑,演戲選擇的角色,也多半具備正面力量、給人勇氣的特質。對於演戲,她表示:「演戲有更多情緒高低,還要掌握節奏,真的非常難!」其實,主持和演戲也有共通點,曾有前輩提點她:「厲害的演員跟主持人,都不是笨的,他們絕對都是用非常多的腦袋在做事,看似是藝術創作,可是其實有非常多的思考在裡面。」大霈一直謹記在心,「我越接受挑戰,越進步成長的時候,我想到這句話就會更努力,沒有人是只憑著幸運就到達一個位置的。」
寫歌是感覺派,腦袋要留白才有靈感
而音樂對大霈來說,更多的是本我的展現,是最做自己的時候。她解釋:「唱歌有文字、有旋律,我藉由歌曲說我想說的事情,而一首歌能做的事情很多,能給人療癒、希望或動力,也可以帶給人訊息和陪伴。」
她與高中同學Victor組樂團「瘦瘦英雄 So-So Heroes」,她當主唱,也負責作詞作曲。她認為,創作與直覺、靈感密不可分,「我是一個很感覺派的人,我很清楚我的直覺,如果我對某件事情很有熱情,我就會一直燒下去!」在音樂創作上,她但憑直覺引領,「吉他彈哪一個和弦,我直覺什麼音打過去,通常都滿好聽的!我很相信這樣的直覺,寫歌我也會有靈感。」
至於找靈感的技巧,大霈分享到:「你的腦袋要留一塊空白,讓東西進來,人要抽離一下,用另一個角度去感受、去看世界,應該就是這樣子吧!」有時,靈光乍現的天才事蹟,其實背後練習了一萬小時,她是屬於這種人嗎?她大笑說不是,「我沒辦法練習一萬個小時,我也恨自己沒有好好練習,但我就是比較感覺派,我就是等待靈光乍現的人。」但吉他手 Victor 則不同,「他就是練習一萬個小時的那種人,我就是等待靈光乍現的那個人,我是水的話,他就是土!」
寫歌要花時間,主持、演戲更是,儘管時間有限,但對大霈來說,只要是有意義、能帶給她動力的選擇,這些事並不會互相干擾,都是一部分的她,也都是她真心想做的事,「人可以做自己很幸福啦!我應該算是很忠於自我的一個藝人吧,覺得很有動力、或者是很有核心力量、很有意義的時候,我就會很享受工作。」
關心環境議題,樂意成為傳聲筒讓議題踏出同溫層
她最近另一個享受的事情,就是創業。她喜愛大海,長期關心環境議題,她說,海廢、塑膠、一次性垃圾,在亞洲是很嚴重的問題。有一次她到加拿大找父親,發現當地很多裸裝商店,手工皂也很漂亮,就帶著關心環境的初心,開始進修學習製作手工皂,後來有了自己的手工皂品牌,還開了「halo halo! 愛地球選物集品」,倡導無塑生活,「這個店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我們還辦手作課程,希望喜歡同樣產品,關心環境、喜愛動物的人,喜歡這個地球的所有人,能夠在這裡交流分享。」
從主持到寫歌,從創作到創業,大霈的成績有目共睹。談到未來目標,她眼睛再次閃爍光芒,採訪的這天她剛參加完世界地球日的市集,親自與各團體互動後,發現公益團體有很多的理念想要表達、但往往只能在同溫層傳散,大霈誠懇地說道:「我真的很樂意當一個傳聲筒!」期許自己能夠將重要議題向外擴散,「我以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因為《水下三十米》和外景行腳節目,我人生的感官又在另一個世界被打開,那講大海、講環境,捨我其誰?我就是要當個傳聲筒啊!」
大霈為「傳聲筒」重新定義,她以身為度,把肉身當媒介,用主持、演技及音樂撫慰人心,小小的一塊手工皂,也乘載著愛地球的使命,她的光芒,直射天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霈說話時,眼尾總是帶笑,神情極富穿透力,不論是主持、戲劇或唱歌寫歌,她樂此不疲,精力似乎總是用不完。為什麼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而不覺得累?她笑說:「因為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可以當一個穿針引線的人!這就是我做任何事情很有動力、都很開心的原因,因為這是有意義的。我覺得『意義』在這個世代很重要,既然我的個人特質可以感染到別人,那我就要好好用!」
她以潛水行腳節目《水下三十米》獲得關注,她也覺得自己像水,可以適應各種不同工作與生活型態,「水有不同型態,有時是液體的水,熱一點就變成雲,冷一點也可以是冰,我還滿有彈性,可塑性還滿高的。」
從主持到寫歌,從理性到感性,李霈瑜一一拆解每一種創作狀態,每一種狀態,都呈現著部分的她。她分析,主持需要很多思考,例如,她首檔綜藝節目《HiHi導覽先生》,以及讓她重新思考與父母關係的《換個爸媽過幾天》,兩者都讓她學習很多,「主持就是穿針引線,下一段話題要說什麼,小朋友發瘋了、來賓很失控怎麼辦?我要怎麼把對方拉回來又不能傷害他,然後又要嘻嘻哈哈?這些都是學習。」
主持和演戲,是動腦的藝術創作
但一開始主持的時候,大霈也歷經「找自己」的迷惘時期。她回憶,她看Janet主持《瘋台灣》多年,輪到自己主持時,她反射性地模仿理想中的主持人樣貌,但《水下三十米》製作人李景白提醒她:「你做自己就很好了,為什麼要學別人?」
製作人的當頭棒喝,她有如大夢初醒,「我很喜歡Janet ,可是我不是她,我會一直去計畫或演練,如果是Janet會怎麼講?後來發現卡卡的,有點辛苦有點累。調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怎麼樣在鏡頭前很自在,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學習。」她在主持《水下三十米》第三年,獲得金鐘獎肯定。
她的主持風格陽光活潑,演戲選擇的角色,也多半具備正面力量、給人勇氣的特質。對於演戲,她表示:「演戲有更多情緒高低,還要掌握節奏,真的非常難!」其實,主持和演戲也有共通點,曾有前輩提點她:「厲害的演員跟主持人,都不是笨的,他們絕對都是用非常多的腦袋在做事,看似是藝術創作,可是其實有非常多的思考在裡面。」大霈一直謹記在心,「我越接受挑戰,越進步成長的時候,我想到這句話就會更努力,沒有人是只憑著幸運就到達一個位置的。」
寫歌是感覺派,腦袋要留白才有靈感
而音樂對大霈來說,更多的是本我的展現,是最做自己的時候。她解釋:「唱歌有文字、有旋律,我藉由歌曲說我想說的事情,而一首歌能做的事情很多,能給人療癒、希望或動力,也可以帶給人訊息和陪伴。」
她與高中同學Victor組樂團「瘦瘦英雄 So-So Heroes」,她當主唱,也負責作詞作曲。她認為,創作與直覺、靈感密不可分,「我是一個很感覺派的人,我很清楚我的直覺,如果我對某件事情很有熱情,我就會一直燒下去!」在音樂創作上,她但憑直覺引領,「吉他彈哪一個和弦,我直覺什麼音打過去,通常都滿好聽的!我很相信這樣的直覺,寫歌我也會有靈感。」
至於找靈感的技巧,大霈分享到:「你的腦袋要留一塊空白,讓東西進來,人要抽離一下,用另一個角度去感受、去看世界,應該就是這樣子吧!」有時,靈光乍現的天才事蹟,其實背後練習了一萬小時,她是屬於這種人嗎?她大笑說不是,「我沒辦法練習一萬個小時,我也恨自己沒有好好練習,但我就是比較感覺派,我就是等待靈光乍現的人。」但吉他手 Victor 則不同,「他就是練習一萬個小時的那種人,我就是等待靈光乍現的那個人,我是水的話,他就是土!」
寫歌要花時間,主持、演戲更是,儘管時間有限,但對大霈來說,只要是有意義、能帶給她動力的選擇,這些事並不會互相干擾,都是一部分的她,也都是她真心想做的事,「人可以做自己很幸福啦!我應該算是很忠於自我的一個藝人吧,覺得很有動力、或者是很有核心力量、很有意義的時候,我就會很享受工作。」
關心環境議題,樂意成為傳聲筒讓議題踏出同溫層
她最近另一個享受的事情,就是創業。她喜愛大海,長期關心環境議題,她說,海廢、塑膠、一次性垃圾,在亞洲是很嚴重的問題。有一次她到加拿大找父親,發現當地很多裸裝商店,手工皂也很漂亮,就帶著關心環境的初心,開始進修學習製作手工皂,後來有了自己的手工皂品牌,還開了「halo halo! 愛地球選物集品」,倡導無塑生活,「這個店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我們還辦手作課程,希望喜歡同樣產品,關心環境、喜愛動物的人,喜歡這個地球的所有人,能夠在這裡交流分享。」
從主持到寫歌,從創作到創業,大霈的成績有目共睹。談到未來目標,她眼睛再次閃爍光芒,採訪的這天她剛參加完世界地球日的市集,親自與各團體互動後,發現公益團體有很多的理念想要表達、但往往只能在同溫層傳散,大霈誠懇地說道:「我真的很樂意當一個傳聲筒!」期許自己能夠將重要議題向外擴散,「我以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因為《水下三十米》和外景行腳節目,我人生的感官又在另一個世界被打開,那講大海、講環境,捨我其誰?我就是要當個傳聲筒啊!」
大霈為「傳聲筒」重新定義,她以身為度,把肉身當媒介,用主持、演技及音樂撫慰人心,小小的一塊手工皂,也乘載著愛地球的使命,她的光芒,直射天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