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蒼鷹雛鳥染「毛滴蟲」殞命!樹上巢穴成空屋 眾不捨淚崩

▲近期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有兩隻雛鳥因感染「毛滴蟲」雙雙殞命。(圖/翻攝Youtube頻道「RRGT」)
▲近期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有兩隻雛鳥因感染「毛滴蟲」雙雙殞命。(圖/翻攝Youtube頻道「RRGT」)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保育類猛禽「鳳頭蒼鷹」築巢育雛的過程,每年都會在大安森林公園出現,台灣猛禽研究會都會架設攝影機在YouTube直播,讓網友們一同參與觀察,而今年直播主角是由名為「小南」的鳳頭蒼鷹母鳥擔任,但牠的兩隻雛鳥近日卻因感染「毛滴蟲」雙雙殞命,網友們紛紛表達不捨,並省思野生動物和人類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間的重要關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猛禽研究會直播在5/6開始,「小南」與兩位孩子甜蜜的互動讓網友們感到相當溫馨,不過幾天後,體型較小的鳳頭蒼鷹寶寶疑似感染毛滴蟲症,有吞嚥困難與開口呼吸的情形,並在12日清晨2點多夭折,另一隻體型較大的雛鳥隨後也開始出現呼吸不順症狀,14日無法正常進食,並在當天下午5點許死亡,不少網友則紛紛結下兩隻雛鳥最後的身影以示懷念。

▲(圖/台灣猛禽研究會臉書)
▲鳳頭蒼鷹小南的孩子因感染毛滴蟲殞命,如今直播僅剩空蕩蕩的巢位,讓網友們相當感傷。(圖/台灣猛禽研究會臉書)
毛滴蟲常好發於鳩鴿科,台灣猛禽研究會指出,毛滴蟲能寄生在鳥體的許多部位,包含臍部、消化道與肝臟等,但最常見還是咽喉型,病鳥口內黏膜出現潰瘍,嚴重者嘴內會產生大量黃白色乾酪物,堵住咽喉、食道或侵犯舌頭與鼻竇等而影響進食與呼吸,病鳥可能因此食慾消退或進食困難,體態漸瘦而死亡,許多動物都可能感染毛滴蟲,包括人類和犬貓,但具有宿主特異性,通常鳥身上帶有的毛滴蟲不會感染人。

針對此次「鳳頭蒼鷹」築巢育雛的過程,台灣猛禽研究會感到相當遺憾,但也強調,雛鳥在出現病徵後,都有持續關注,但最後仍決定不要介入,主因是母鳥小南是育雛新手,在雛鳥幼小時頻繁干擾可能導致親鳥棄巢,呼籲民眾不要輕易餵食野鳥,不然會導致鳥類群聚啄食食物,增加病原體的傳播機會,進而讓毛滴蟲或其他病原更容易在鳥群與食物鏈中傳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