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天你心血來潮,在路上隨意詢問別人,若提到 BMW 會想到哪一台車?相信 3 系列絕對是所有答案中的多數。縱使現階段市場已為 SUV 主宰,發展近五十年的 3 系列始終沒有被原廠放棄,每一次的改款都不難看出設計團隊的心力,甚至作為變體式樣的 4 Series 也成功電氣化,換來如今賣得相當不俗的 i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至現在,3 系列在許多熱血車迷心中,仍舊保有與「駕馭樂趣」相互連結的情愫;不知不覺,我們也試駕到了第七世代的小改款車型,到底 BMW 對本車的造車理念,是保有高度的自我堅持,還是如同其他敵手,為了市場而做出大量犧牲?

2.0 升渦輪增壓單元搭配八速自排已不是陌生的動力組合。
2.0 升渦輪增壓單元搭配八速自排已不是陌生的動力組合。
先來談談最重要的動力與操控吧!代號 G20 世代的 3 系列,歸因於本次的改變係隸屬小改款進程緣故,底盤架構仍使用 CLAR 底盤平台建成,動力系統仍採用招牌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與萬年不敗 ZF 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但卻出乎意料地沒有追隨主流採用 48V 複合動力的電氣化配置,但歸因於在排放上必須符合歐盟法規需求,故出力上比起改款前略有下降,為 245 匹最大馬力、以及 40.8 公斤米峰值扭力,但僅十餘匹的馬力差異在行駛中基本上完全感受不出來。

不意外的是,這具引擎與變速箱的優化工程已近乎純熟完美,每一次的換檔時機都恰好能匹配上油門踩踏的瞬間,提速力道不僅充沛更有餘裕,暢快無比的加速體感仍不負其 3 系列的名號;你甚至不需要把車輛設定至手排模式,車輛彷彿 ChatGPT 那般,你給多少油門,引擎和變速箱會給予你行車當下狀況最完善的解答。

扎實的底盤基礎給予駕駛者十足信心把油門踩深,透過精準的轉向在山路上享受著與個人駕馭有深度連結的高度快意。
扎實的底盤基礎給予駕駛者十足信心把油門踩深,透過精準的轉向在山路上享受著與個人駕馭有深度連結的高度快意。
另外一個對於 3 系列而言最具代表性意義的,便是那始終如一的前置後驅架構,特別是現世代要買到一輛單純後輪驅動的 BMW 車款已相當困難,這般狀況也讓本車的續戰市場更顯珍貴。而在實際操駕中,既有扎實的底盤基礎給予駕駛者十足信心把油門踩深,透過精準的轉向在山路上享受著與個人駕馭有深度連結的高度快意,這也確實是 3 系列依舊不讓人失望的地方。不過,對於一位在駕駛經驗上有所累積的人而言,或許本車在某種程度而言算是一種另類束縛,以本次所體驗的 330i 式樣來說,各式電子控制系統充斥整車,倘若你想要讓車輛能夠有比較靈活、稍微不受控的動態,系統會及時阻止,彷彿就是告訴你:「這是極限了,不要再這樣開。」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表示要將 3 系列開得又快又準的門檻大幅降低了,對於偶而想要小熱血的車主而言也未嘗不是好事。

本車額外選配了 M 跑車化電子式懸吊系統,額外提供 Comfort 與 Sport 等模式,直接針對阻尼反饋介入調校。
本車額外選配了 M 跑車化電子式懸吊系統,額外提供 Comfort 與 Sport 等模式,直接針對阻尼反饋介入調校。
另外一個值得提及的是,本車額外選配了 M 跑車化電子式懸吊系統,額外提供 Comfort 與 Sport 等模式,直接針對阻尼反饋介入調校,或許可以減少潛在消費者對於 3 系列先天較彈跳硬朗的疑慮,但老實說,以 Mercedes-Benz C300 這類直接對手而言,縱使你把模式切成 Comfort,3 系列的先天性架構還是偏跑格,建議準備要入手這類豪華中型房車的你,還是預約試乘比較保險。

3 系列在小改款後仍維持該世代的原有輪廓。
3 系列在小改款後仍維持該世代的原有輪廓。
圈胎規格為 255 / 45 R19。
圈胎規格為 255 / 45 R19。
在設計面向方面,BMW 不意外地針對 3 系列做了小改款該有的基本更新,以本車為例,最明顯的改變在於全面家族化的頭尾燈造型與 M Sport 空力套件設計,基本整體輪廓並無太大變動。

反倒這次原廠針對 3 系列改款的造型變更,車室比起車外明顯,主因莫過於是原有的 iDrive 7.0 全面升級為一體式雙螢幕的 iDrive 8.0,由 12.3 吋數位儀錶與 14.9 的中控螢幕所構成,尺寸相當浮誇,與其他 BMW 車款一樣,若是首次接觸,需要花些時間才能習慣這些數位化配備的使用方式。

而本車係以 330i 標配的 Vernasca 真皮座椅為基礎,進一步升級成 Racing Package 套件涵蓋在內的 M 款跑車座椅,舉凡雙前座腰靠、腰部寬度、乃至於基本的大腿支撐都能進行調整,較具韌度的座椅配置也與 3 系列本身以操駕為產品主軸的特色相符;至於後座,雖然有著基本的空間設置,但畢竟不是這類運動型房車要強調的主打特色,就不要太為難它了。

如同我們試駕前所立下的標題疑問,3 系列發展至現在到底是否有所堅持與取捨?對我個人來說,BMW 造車多年所堅持的操駕樂趣,3 系列仍舊得到完整發揮,但不畏言,電控系統的進駐一定程度限制了車輛本該擁有的輕巧與靈活,卻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入手門檻,讓更多人得以享受作為 Bimmer 的樂趣。直逼三百萬的建議售價縱使驚人,但攤開配備清單,除了既有的動力操駕,該有的豪華質感表現、更豐富好玩的科技呈現、乃至於消費者最在意的 LV 2 高階半自動駕駛科技,全數應有盡有,在休旅車當道的現在,BMW 仍舊願意將研發資源投注在此類產品上,終究還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