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全新工業美學人文紀實節目《我在工場拍拍手》耗時一年拍攝,將帶領觀眾走訪全台16個產業、超過30間工廠,彰顯產品製造的細節美學、以及職人們追求精進的態度,將生硬的產業題材提煉出溫柔的故事,為幕後英雄拍手喝采。
曾獲三座金鐘獎肯定的製作人劉志雄,在《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兩季節目播出之後,這次以「工業」為題,透過多視角鏡頭的敘述手法,帶領觀眾身歷其境走入工廠,對於節目題材的發想,他坦言因為年少曾就讀機械科,從小便著迷於工廠自動化大量生產、數大便是美的畫面,他也希望藉由《我在工場拍拍手》告訴觀眾,生活周遭常見的日常用品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像是經由眼鏡行測量度數後的鏡片,為何可以快速拿到?而「沖床」其實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例如洗衣機、冰箱的面板就是沖床的產物。
《我在工場拍拍手》耗時一年的拍攝時程,每集從近四小時的工作拍攝帶中,淬鍊出半小時的節目播出,精華呈現每個工業製造的細節,談及節目名稱的由來,劉志雄透露:「起因是拍到龍舟師傅的雙手,覺得這雙歷盡滄桑的手實在太美,所以取其雙關語,除了拍下每位職人的雙手,並為這些撐起台灣重要產業的幕後英雄們喝采。」記錄了三十幾位職人之後,問其對於職人精神的看法,他說道:「只要忠於自己的工作,就是職人。」
從食衣住行四大類別切入,每集規劃2至3位職人進行拍攝,紀錄對象有從業幾十年的職人老將,也有入行幾年,卻擁有熱情和創新的年輕職人,團隊上山下海,甚至全台幾乎跑透透,拍攝深入地底的捷運隧道挖掘工程、高山的伐木作業、也記錄遊艇如何從造船廠運送到碼頭,工作現場的溫度從46度的玻璃廠至3度的清酒袋吊室都有,在在考驗拍攝團隊的體力,談及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劉志雄娓娓道來:「最難的是『建立關係』,因為工廠裡的職人每天面對的是機器,不習慣與人交流,口條是最大的難題,後來只好關掉攝影鏡頭,留麥克風收音,再穿插工廠畫面。」
首周推出的《台灣國酒-米酒》單元,拜訪種植酒米的青年小農、米酒蒸餾資深師傅、清酒釀酒師等,在細節中呈現職人製酒的藝術,說明米酒釀造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所以「製作好酒不難,但永遠不會有最好的酒出現。」而第二集單元《千度烈焰的透明-玻璃》則紀錄工作一甲子的窯口玻璃廠老師傅、自動化設備的玻璃廠等,描寫處於高溫炙熱的工作環境下,職人的體力與耐力備受考驗,進而呈現玻璃手工製造產業所面臨世代傳承的問題。
《我在工場拍拍手》豐富的節目內容,還有龍船&遊艇、麵包、製茶、廢棄漁網、台北捷運、鮮奶、木椅、沖床、飛機機務、廢棄蚵殼、伐木&製材、螺絲、製刀、眼鏡等產業,讓觀眾更了解職人的心路歷程及產品製作的細節,該節目將於每周四晚間九點播出、公視+同步上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工場拍拍手》耗時一年的拍攝時程,每集從近四小時的工作拍攝帶中,淬鍊出半小時的節目播出,精華呈現每個工業製造的細節,談及節目名稱的由來,劉志雄透露:「起因是拍到龍舟師傅的雙手,覺得這雙歷盡滄桑的手實在太美,所以取其雙關語,除了拍下每位職人的雙手,並為這些撐起台灣重要產業的幕後英雄們喝采。」記錄了三十幾位職人之後,問其對於職人精神的看法,他說道:「只要忠於自己的工作,就是職人。」
從食衣住行四大類別切入,每集規劃2至3位職人進行拍攝,紀錄對象有從業幾十年的職人老將,也有入行幾年,卻擁有熱情和創新的年輕職人,團隊上山下海,甚至全台幾乎跑透透,拍攝深入地底的捷運隧道挖掘工程、高山的伐木作業、也記錄遊艇如何從造船廠運送到碼頭,工作現場的溫度從46度的玻璃廠至3度的清酒袋吊室都有,在在考驗拍攝團隊的體力,談及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劉志雄娓娓道來:「最難的是『建立關係』,因為工廠裡的職人每天面對的是機器,不習慣與人交流,口條是最大的難題,後來只好關掉攝影鏡頭,留麥克風收音,再穿插工廠畫面。」
首周推出的《台灣國酒-米酒》單元,拜訪種植酒米的青年小農、米酒蒸餾資深師傅、清酒釀酒師等,在細節中呈現職人製酒的藝術,說明米酒釀造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所以「製作好酒不難,但永遠不會有最好的酒出現。」而第二集單元《千度烈焰的透明-玻璃》則紀錄工作一甲子的窯口玻璃廠老師傅、自動化設備的玻璃廠等,描寫處於高溫炙熱的工作環境下,職人的體力與耐力備受考驗,進而呈現玻璃手工製造產業所面臨世代傳承的問題。
《我在工場拍拍手》豐富的節目內容,還有龍船&遊艇、麵包、製茶、廢棄漁網、台北捷運、鮮奶、木椅、沖床、飛機機務、廢棄蚵殼、伐木&製材、螺絲、製刀、眼鏡等產業,讓觀眾更了解職人的心路歷程及產品製作的細節,該節目將於每周四晚間九點播出、公視+同步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