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常見交通亂象、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惡名,《NOWnews今日新聞》今(20)日舉行跨世代系列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同台,探討目前台灣交通問題與解方,盼能撕掉台灣「行人地獄」臭名。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指出,台灣在道路設計、專業認知、交通規則等對行人極度不友善,被稱為「行人地獄」是名符其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趙家麟表示,台灣交通長期沒有關注行人,交通、土木、運輸學者專家關心焦點都是車輛,以車本主義思維建構交通系統,質疑台灣到底有哪個專業、哪個單位,有在關心或研究行人的社會行為、心理反應等。

趙家麟說,國外有越來越多人主張「行人」是城市運輸最基本的單元,是「自己驅動、自我駕馭」的運輸單元,但如此觀念在台灣開始討論了嗎?若還未討論,所有專家學者只關心車輛、建築師只關心基地範圍內的建設、景觀專業只關心道路綠化與植栽,就很難照顧到路上行人安全。

另外,他指出,在台灣要穿越馬路,能透過行人穿越道、行人陸橋、行人地下道3設施,但陸橋與地下道都是4、50年前,國外認知城市地面須讓給車子通行,所設計對行人不友善的設施。

他說,除了台北市規畫較完善外,很多地區連路側人行道都沒有,加上台灣斑馬線9成位置畫錯,行人只能走天橋或地下道,若違規穿越道路,還會被罰款。他直指,台灣的道路設計、專業認知、交通規則等,對行人來說都是極度不友善。

在論壇最後,趙家麟認為,交通亂象還是要回到人性與人心,台灣目前還是多頭馬車,交通部管車、內政部營建署管人行道建設,各自沮喪與挫折,中央應該把國土交通建設計畫「講清楚」,像英國的中央政府隔了40年、於2007年提出「街道的下個世代」,明訂城市街道的下個階段該以什麼為優先。

趙家麟說,台灣的中央政府也應該設定清楚,而不是什麼都補助,到底要補助私人運具還是大眾運輸, 中央政府簡直處於「人格分裂狀態」,到底台灣未來10年、20年,整體國土交通運輸的核心精神為何?只要沒有梳理清楚,各行政機關、地方政府還是會各做各的。

他提醒,駕駛出門不會是為了撞人,但不小心超速可能來自人性,源於道路設計驅使、誘使他不小心超速,若能建立常常需要減速的道路環境,如路口、學校、市場附近等,就能向歐洲看齊,不再需要減速慢行的告示牌、也不需要警察指揮交通,駕駛因為道路環境的改變就自動減速,那台灣就會離「零死亡願景」更貼近一點。


更多「跨世代行人地獄」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