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表態願意接受黨內徵召後的首次出訪,選擇了新加坡,有別於過往候選人不是急著赴美面試,就是訪日取暖。這樣的選擇確實一新外界耳目,其實更有弦外之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同侯友宜所言,中華民國和新加坡面臨相似的內外處境。對外,皆位於地緣戰略要衝的兩國,其實都無法撼動強權博弈的權力結構,和主導詭譎多變的區域情勢。然而對內,兩國可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厚植自身應有的實力,強化應變的能力和準備。同時,不斷深化自身和國際社會的連結性、能動性、友善性和被需要性,來支撐國家的存續發展。 

新加坡在1965年毅然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建國。面對當時敵意環伺的島嶼馬來世界,以及赤色勢力的可能向南蔓延,做為一個沒有資源的小島、沒有縱深的城邦,新加坡在發展上憑藉廉能的政府、高效的治理、高度的國際化和高素質的人才,成為亞太區域的金融及轉運中心。

在外交上,則以靈活務實、和平友善、互利共榮的思維和作為,不僅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穿針引線,更成為東協國家的代言人,和亞太經濟合作及安全對話的核心場域。 

由此觀之,侯友宜選擇向新加坡取經的首要重點,是如何讓台灣成為將自身影響力和能動性極大化的區域正向力量。這個曾被人揶揄為「鼻屎大的國家」,正用它以小事大的智慧告訴我們,台灣不該淪為美中權力競逐下的馬前卒或受氣包。

台灣永續安全的真正保障,不是一面倒的乞求美日,承諾檯面上下的安全保證。更不是為了取信北京,而忽視存異是求同的基礎,分治是兩岸的現實。而是要發揮優勢、保持自信,務實不務虛、平衡不失衡、備戰不求戰。願當和平的黏著劑、拒當引戰的火柴棒! 

再者,新加坡的執政團隊向來以紮實的政績來取信選民,不是以激情的話術來動員選民。不打高空、不玩民粹,不用意識形態來鞏固和延續政權,如實做到「清廉、勤政、愛鄉土」。

捫心自問,台灣的民主正在進步,還是倒退?內耗攻訐、黨同伐異,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現狀是該改變了!讓台灣百姓掙脫反統和反獨的無解牢籠,遠離民主和威權的正邪對立,停止操弄意識形態,引導民意脫虛向實。去統獨、行善治,才是台灣共識! 

侯友宜藉出訪獅城,突顯新北的角色是台灣的縮影,台灣的處境是星洲的倒影。卻也不言可喻的可突顯,「好好做事」的勤政才是善治的基石:善治不善辯、自信不自傲,謀定而後動、居安而思危。

或許,帶著這些特質到獅城交流取經,更能領會新加坡的經驗,其實提醒著台灣,自強才能自立、對話化解對抗;小國沒有務虛躁進的本錢,更沒有引火上身的空間。

期待已決定肩負使命的侯友宜返台後,會以獅城元素來進一步豐富「三平、三安」(社會公平、兩岸和平、國家太平,人民安心、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甚至帶頭宣示: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為下一代人,守護一個永續發展的台灣;更有責任為下一代人,維繫一個永續和平的台灣!說到底,沒有和平、哪有發展?沒有身家性命、哪有民主繁榮?


●作者:周之弦/全球政經諮詢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