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出版社的國中生物課本將「土豆」與馬鈴薯畫上等號,引發中國用語滲透台灣討論。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李茂生今(18日)舉已經成為台灣人常見用語的「貓膩」為例,建議若真想與對岸切斷關係,應從日常用語下手。
李茂生在臉書貼文,寫到「土豆=馬鈴薯!這難倒是文化侵略?」表示上周六出席研討會時,有參與者使用了「貓膩」這個字眼,「我立即反應說貓膩是對岸用語,台灣應該用狗膩這個字眼」,但李茂生說他的糾正完全沒有得到正面回應,直言「貓與狗,感情上基本上是無法切割的,所以我的發言已經是陷入撲馬的情報戰的窠臼中」,建議如果真的要與對岸切斷關係,「應該從日常用語的使用開始著手」。
貼文引發討論,有網友笑回「貓膩完全不知所云啊,你應該說供三小的」,但不少人嚴肅說,「侵入日常用語是統戰手法,真的不可不防」、「中國用語的高端都成了台灣價值的代表,才是最大的諷刺」、「什麼貓膩,根本是狗屁!」、「維基上說貓膩是老北京話,最早可追溯到波斯語、回語、阿拉伯語的 ma’ni,另有隱情的意思」。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應用台語,「蹊蹺!還是台語比較文言,機關藏在倉庫,其中必有緣故」、「共台語講返來才是正途」、「最好台灣發明另外一種文字跟日本,韓國一樣跟中國就脫離關係了!」、「這件事情的初始至今的發展,用台語或閩語來說就是,這裡面藏有貓仔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貼文引發討論,有網友笑回「貓膩完全不知所云啊,你應該說供三小的」,但不少人嚴肅說,「侵入日常用語是統戰手法,真的不可不防」、「中國用語的高端都成了台灣價值的代表,才是最大的諷刺」、「什麼貓膩,根本是狗屁!」、「維基上說貓膩是老北京話,最早可追溯到波斯語、回語、阿拉伯語的 ma’ni,另有隱情的意思」。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應用台語,「蹊蹺!還是台語比較文言,機關藏在倉庫,其中必有緣故」、「共台語講返來才是正途」、「最好台灣發明另外一種文字跟日本,韓國一樣跟中國就脫離關係了!」、「這件事情的初始至今的發展,用台語或閩語來說就是,這裡面藏有貓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