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最後一個週三是「國際丹寧日」,鼓勵人們穿上牛仔褲喚起性侵相關意識。現代婦女基金會在活動前夕、今(18)日公布「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發現高達9成被害者不敢報警、4成從未對外求助,現代婦女基金會發起倡議行動,呼籲民眾關注社會輿論對性暴力被害者求助行為的影響,進而共同發聲相挺。
現代婦女基金會3月1日至3月31日進行「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共回收876份有效問卷。該項調查分為「假設遭受性暴力」及「實際遭受性暴力」的求助態度2大區塊來比較,再將前者區分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2大題組來了解民眾的求助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的對象依序為信任的朋友、專業機構及公司申訴。但問及加害者若「在業界人脈很廣」或「以幫助被害者升遷做為交換」時,民眾則表示,更可能尋求專業諮詢的幫助。
調查結果顯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只有不到1成受訪者會因為加害者的權勢影響越大,而越不敢向他人求助;在問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時,民眾認為自己最可能到醫院驗傷或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
但隨著加害者採取詆毀被害者形象、破壞其言論的可信度等手段時,受訪者表示,會加強採取報警及諮詢專業機構的措施;進一步詢問,若遇到加害者揚言散佈私密影像時,則有6成受訪者表示,會向警方報案。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對於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這樣假設性的提問,同樣只有1成以下的受訪者會選擇不對外求助。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本次調查有33.4%的受訪者曾遭遇性暴力,其中85%曾遭受性騷擾、27.6%曾遭遇性侵害。而實際遭受性暴力的受訪者中,只有6成曾對外求助,換言之有高達4成的受害者表示不曾向任何人提及受暴事件。
王如玄分析,相較前述回答假設受害情境時,只有約1成的受訪者不願對外述說受暴遭遇;然而在實際遭受性暴力事件時,卻有高達4成的受訪者選擇不向任何人提起此事,顯示性暴力事件的污名化嚴重,其中原因必須深究。
王如玄進一步指出,遭遇性暴力事件的受訪者有5成曾尋求非正式管道,如朋友(39.8%)、家人(23.6%)或伴侶(12.8%)的協助;只有3成被害者曾尋求正式管道協助,其中最多人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而僅有1成被害者曾報警,顯示多數受害案件並未走向司法程序,亦即絕大多數的犯罪者並未因此遭到法律追訴,仍出沒在你我身邊,社會必須對此有所警醒。
性暴力倖存者匿名社群「暖暖Sunshine」創辦人湯淨表示,有些倖存者可能因為事發時年紀太小,或是與對方曾有情感關係,因此在當下難以辨認自己是否遭遇性暴力;有些倖存者則是選擇遺忘、不願意再次回想,試圖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事件的影響,因此更難以對外述說,甚至出現否認受暴的狀態。
湯淨說,在未曾向警方報案的故事中,倖存者主要是擔心「缺乏證據」,因為若未在第一時間報警或驗傷,直接證據或人證、物證的蒐集都將非常困難,再加上擔心周遭親友家人的反應,因此更加難以承受案件進入司法的後果。
現代婦女基金會總督導張妙如分享幫助性侵受害者的做法,首先,當性侵受害者分享事件經歷時,請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的故事,自己並不孤單;其次,多了解事件帶來的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憂慮、睡眠問題等,幫助理解及處理受害者的狀態。親友可以提供相關資源和訊息,鼓勵尋求專業組織如現代婦女基金會等的協助,但不要強迫受害者採取任何他們不想做的行動(如報案)。最後,在知悉有霸凌被害者的言論時,必須發聲制止或澄清,減少大眾的迷思,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
現代婦女基金會表示,社會輿論對性暴力事件的看法,充斥著「被害者沒有自我保護」、「聽八卦、看笑話」的態度,種種不友善的社會氛圍都讓受害者不敢對外求助,因此發起「VOICE─性暴力預防倡議行動」,邀請各界響應國際丹寧日、支持展心復原計劃及誰是完美被害者性侵衣物續展,呼籲民眾發聲相挺,看見性暴力被害者的處境,一起打造讓每個人都能求助無畏的安心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的對象依序為信任的朋友、專業機構及公司申訴。但問及加害者若「在業界人脈很廣」或「以幫助被害者升遷做為交換」時,民眾則表示,更可能尋求專業諮詢的幫助。
調查結果顯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只有不到1成受訪者會因為加害者的權勢影響越大,而越不敢向他人求助;在問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時,民眾認為自己最可能到醫院驗傷或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
但隨著加害者採取詆毀被害者形象、破壞其言論的可信度等手段時,受訪者表示,會加強採取報警及諮詢專業機構的措施;進一步詢問,若遇到加害者揚言散佈私密影像時,則有6成受訪者表示,會向警方報案。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對於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這樣假設性的提問,同樣只有1成以下的受訪者會選擇不對外求助。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本次調查有33.4%的受訪者曾遭遇性暴力,其中85%曾遭受性騷擾、27.6%曾遭遇性侵害。而實際遭受性暴力的受訪者中,只有6成曾對外求助,換言之有高達4成的受害者表示不曾向任何人提及受暴事件。
王如玄分析,相較前述回答假設受害情境時,只有約1成的受訪者不願對外述說受暴遭遇;然而在實際遭受性暴力事件時,卻有高達4成的受訪者選擇不向任何人提起此事,顯示性暴力事件的污名化嚴重,其中原因必須深究。
王如玄進一步指出,遭遇性暴力事件的受訪者有5成曾尋求非正式管道,如朋友(39.8%)、家人(23.6%)或伴侶(12.8%)的協助;只有3成被害者曾尋求正式管道協助,其中最多人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而僅有1成被害者曾報警,顯示多數受害案件並未走向司法程序,亦即絕大多數的犯罪者並未因此遭到法律追訴,仍出沒在你我身邊,社會必須對此有所警醒。
性暴力倖存者匿名社群「暖暖Sunshine」創辦人湯淨表示,有些倖存者可能因為事發時年紀太小,或是與對方曾有情感關係,因此在當下難以辨認自己是否遭遇性暴力;有些倖存者則是選擇遺忘、不願意再次回想,試圖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事件的影響,因此更難以對外述說,甚至出現否認受暴的狀態。
湯淨說,在未曾向警方報案的故事中,倖存者主要是擔心「缺乏證據」,因為若未在第一時間報警或驗傷,直接證據或人證、物證的蒐集都將非常困難,再加上擔心周遭親友家人的反應,因此更加難以承受案件進入司法的後果。
現代婦女基金會總督導張妙如分享幫助性侵受害者的做法,首先,當性侵受害者分享事件經歷時,請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的故事,自己並不孤單;其次,多了解事件帶來的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憂慮、睡眠問題等,幫助理解及處理受害者的狀態。親友可以提供相關資源和訊息,鼓勵尋求專業組織如現代婦女基金會等的協助,但不要強迫受害者採取任何他們不想做的行動(如報案)。最後,在知悉有霸凌被害者的言論時,必須發聲制止或澄清,減少大眾的迷思,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
現代婦女基金會表示,社會輿論對性暴力事件的看法,充斥著「被害者沒有自我保護」、「聽八卦、看笑話」的態度,種種不友善的社會氛圍都讓受害者不敢對外求助,因此發起「VOICE─性暴力預防倡議行動」,邀請各界響應國際丹寧日、支持展心復原計劃及誰是完美被害者性侵衣物續展,呼籲民眾發聲相挺,看見性暴力被害者的處境,一起打造讓每個人都能求助無畏的安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