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立棒球場經歷一連串的工程爭議後,19日因為一場大雷雨直接淹大水,一路從球員休息室淹到地下停車場,排水工程的品質再度受到質疑,新竹棒球場設施改善監督小組召集人吳旭豐也表示,「原本以為排水問題只出現在土壤跟草皮,但目前情況似乎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他也擔憂淹水毀損的費用,不知該由誰負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如此,竹棒本該在三月底執行的探勘工程也不斷延期,吳旭豐透露在第三次體檢會中,市府團隊表示將會在五月中執行,但目前已經五月下旬,新竹棒球場能否重新調整優化?可能還有得等。

▲新竹市立棒球場的球員休息室,因為19日凌晨的一場大雷雨導致淹水。(圖/新竹市議員吳旭豐辦公室提供)
▲新竹市立棒球場的球員休息室大淹水。(圖/新竹市議員吳旭豐辦公室提供)
目前台灣新設的大型棒球場,除了新竹市立棒球場以外,另外兩座定位在「可供國際賽事使用」的A級球場,像是施工歷時超過十年的台北大巨蛋,以及台南亞太棒球村的第二期成棒工程,也都有機會在今年完工啟用,但有了竹棒的掉漆前例,球迷恐怕對台灣球場興建工程的SOP已經沒了信心,《NOWnews今日新聞》統整台灣球場工程,在設計及驗收上的常見狀況,審視究竟新竹球場是特殊的不良案例?還是我們多年來應改未改的通病。

驗收是關鍵?驗收通過不代表沒有問題

在新竹球場的個案中,最多人討論的就是驗收爭議,認為新竹球場就是因為「未驗收就啟用」,才會導致後續球員受傷等諸多問題。不過所謂驗收,其實是看工程是否有「按圖施工」,並根據當初標案內規畫的驗收項目,逐一進行盤點。

顧名思義,如果最初規劃的驗收方式及項目有限,即使驗收完成,依然會有許多使用上的疑慮,加上台灣各個球場的規模和預算不一,在驗收上難以統一標準,至於該驗收什麼項目、驗收到什麼程度,就得仰賴業主,也就是地方政府的積極與專業。

對此,聯合大學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教授陳博亮解釋,最終驗收其實只能看表面,很多細節如原料使用、級配分層是否準確落實等,要在施工過程中就確實監督,但是有多少局處可以在施工過程落實把關?反應出球場工程普遍缺乏預警機制的問題。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黃煜則表示,假如在這些細碎的環節,公務人員抱持僥倖的心態,理所當然會影響最後的施工品質。

100分球場的養成關鍵 設計需建立在需求之上

回到驗收的原始概念,是檢查工程是否確實按圖施工,因此更重要的,就是在前端設計上,是否都有符合需求,如同黃煜所說,「如果圖是錯的,那即使驗收通過,這個球場也會是錯的。」

但是怎麼樣的設計才符合使用標準,世界棒壘球總會(World Baseball Softball Confederation,簡稱WBSC)亞洲特派王雲慶就強調,「設計需建立在需求之上」,畢竟球場的美觀因人而異,要能符合球員、觀眾,以及媒體三個使用方的需求才是重點。

王雲慶認為,在前期需求書、標案生成之前,就該找球場的各方使用單位參與討論「不過落實多少還是關鍵,畢竟受制於成本考量,不可能每一個意見都納入。」不過以此做法,至少可避免在畫設計圖的過程中,還得一邊增加新的意見,連帶經費也要不斷調整的問題。

然而,統整各方意見,其實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陳博亮認為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找一個有公信力的藍本,如美國職棒球場設計圖作為原型,再邀請各方意見就此基礎進行討論,再根據需求進行調整。

一旦需求書形成,設計圖也能如實按照需求設計,施工圖完成後設計審查通過,才算完成第一層把關。而以新竹球場的案例來看,先前市府公告的草皮和紅土設計圖,有草皮專家表示,光是級配厚度就不符標準,這個狀況可能就是最初的需求書設計不周,加上後續設計審查也出現問題,導致工程在設計部分就出現紕漏。

現行球場多為改建工程 完美程度有限

由於台灣受制於腹地問題,現行的諸多球場都是從老球場改建而成,陳博亮認為,要將30年前的東西,修改成現在的標準本就不易,加上我們沒有明確的設計規範,導致建築師在設計環節只能自由發揮,發生工程領導體育的狀況,產生上述「設計不符合需求」的問題。

礙於台灣經濟規模有限,目前除了大巨蛋之外,都是由地方政府出資興建球場,且相較於其他工程,棒球場館的標案經費較小,能吸引到的投標廠商本就有限,要找到精通球場建案的團隊更是難上加難。

儘管如此,還是有如高雄世運主場館、國訓球場等成功案例,而台北市的天母球場和高雄市澄清湖球場也都在整建後,確實解決了球場的排水問題,因此陳博亮認為歸根究底,責任還得回到地方政府身上,即使經費、資源有限,只要業主夠盡責,成功的案例還是大有人在。而這樣的成功模板,是否也有機會發生在新竹棒球場身上,還有待市府團隊後續的實際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