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歐盟執委會主席的訪中之旅結束,兩人回到歐洲面對媒體的反應兩極也引發完全相反的評價。馬克宏受訪時先呼籲歐洲應該戰略自主,別「跟隨美國」捲入台海問題,又稱烏克蘭「也許不是」中國的外交要務,此番表態引起歐美政界輿論反彈,學者專家們更在推特上用「Macroning」一詞諷刺馬克宏本人「說一套、做一套」或甚至「賣歐求榮」。
中國有意建立一套擺脫美國為首的國際新秩序,長年來對歐洲的外交方針一項採取黎建、不樂見緊密聯繫的態度,習近平與馬克宏在北京會晤後,中國官媒《新華社》立刻在新聞稿中強調,「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的獨立一極,支持歐洲實現戰略自主」,有意離間歐美勢力同盟,堅稱中歐關係不該受制於第三方,並稱「相信歐方將獨立自主發展對華關係」。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期間,於廣州接受歐洲媒體《政治報》(Politico)及《回聲報》(Les Échos)記者採訪,過程中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相較之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中前先發表措詞嚴厲的演說,到中國也不像馬克宏接受習近平的親迎與國宴款待,離開北京時更向習近平反映歐企在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情況、強調不接受中國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等。
兩人相反的表態導致歐洲政學界對其評價兩極,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就抨擊馬克宏訪中結果「比預期還糟」,並稱他所謂歐盟戰略自主、成為「第三強權」的白日夢根本不被接受;包含波蘭、愛沙尼亞與芬蘭的外交國安官員們更連聲公開抨擊馬克宏。
這股不滿情緒多以「Macroning」一詞概括,意指「刻意增加對中依賴的同時,還數落歐洲夥伴『天真』,並說教似的要提高歐盟戰略自主」;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指責馬克宏的台海政策態度「既危險又短視」,他強調這並非代表歐洲要盲從美國,而是像他這種態度根本行不通。
此外,馬克宏此行還有化解俄烏戰爭、尋求中國解方之目的,然而馬克宏卻以「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為由,稱若對台灣承諾「我們會在那裡」只會加劇緊張情勢;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批評,馬克宏這段談話已經從過去西方民主陣營使用的「侵略戰爭」一詞,改而使用中俄談論戰爭時慣用的「烏克蘭危機」(the crisis in Ukraine)說法。
梅列日科批評馬克宏接受了中俄的「政治宣傳」,強調這場戰爭不是任何危機,「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通過發出這樣的聲明,馬克宏破壞了法國的信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期間,於廣州接受歐洲媒體《政治報》(Politico)及《回聲報》(Les Échos)記者採訪,過程中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相較之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中前先發表措詞嚴厲的演說,到中國也不像馬克宏接受習近平的親迎與國宴款待,離開北京時更向習近平反映歐企在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情況、強調不接受中國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等。
兩人相反的表態導致歐洲政學界對其評價兩極,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就抨擊馬克宏訪中結果「比預期還糟」,並稱他所謂歐盟戰略自主、成為「第三強權」的白日夢根本不被接受;包含波蘭、愛沙尼亞與芬蘭的外交國安官員們更連聲公開抨擊馬克宏。
這股不滿情緒多以「Macroning」一詞概括,意指「刻意增加對中依賴的同時,還數落歐洲夥伴『天真』,並說教似的要提高歐盟戰略自主」;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指責馬克宏的台海政策態度「既危險又短視」,他強調這並非代表歐洲要盲從美國,而是像他這種態度根本行不通。
此外,馬克宏此行還有化解俄烏戰爭、尋求中國解方之目的,然而馬克宏卻以「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為由,稱若對台灣承諾「我們會在那裡」只會加劇緊張情勢;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批評,馬克宏這段談話已經從過去西方民主陣營使用的「侵略戰爭」一詞,改而使用中俄談論戰爭時慣用的「烏克蘭危機」(the crisis in Ukraine)說法。
梅列日科批評馬克宏接受了中俄的「政治宣傳」,強調這場戰爭不是任何危機,「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通過發出這樣的聲明,馬克宏破壞了法國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