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水情告急,缺水危機再現,南科已減量供水10%及引進再生水來因應,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27)日邀請國科會及經濟部報告科學園區因應未來缺水及缺電對策,立委張廖萬堅關切再生水備援不足問題,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回應,刻正推動「珍珠串計畫」,完善水利區域調度,會逐步上場,整體建置在116至117年之間會全數完成。
立法院教文會今天邀請國科會及經濟部就「科學園區因應未來缺水及缺電可能之對策,以及如何與不同產業園區之資源強化合作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國科會報告指出,在穩定園區產業用水部分,配合各園區地域特性及水利主管機關供水政策,推動使用(或交換)再生水,目前112年總計使用1.8萬噸/日再生水,預計112年底前將再增加2萬噸/日再生水,合計將達到3.8萬噸/日,增加自來水調度彈性;另預計112年底前水利署將完成寶二水庫溢洪道加高工程,新增1萬噸/日自來水供水量。以及透過園區用水量總量管制、追蹤查核廠商用水回收成效等節流。
未來工作重點,在供水部分,國科會指出,其一將加強園區用水計畫管控,並持續辦理節水輔導,半導體及光電業製程回收率達到85%以上,全區用水回收率預計120年提高至80%以上,以降低整體用水量;其二是降低自來水依賴度,鼓勵園區廠商導入再生水使用,永康、園區(台積電)及安平等再生水,自111年起陸續供水到南科,112年底前供水約達3.8萬噸/日,加上
與建中之仁德及水湳等再生水廠(含換水)預計2030年再生水使用量達31.91萬噸/日以上(包含竹科9.7萬噸/日、中科9.86萬噸/日、南科12.35萬噸/日),降低自來水的使用量,提高園區抗旱韌性。
在供電部分,國科會說,為降低園區整體用電量,國科會三園區管理局每年持續辦理節能輔導,以減少園區廠商耗電量;提升再生能源使用量,包括既有園區之用電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廠商,未來須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裝設契約容量10%之再生能源,半導體產業需每年取得實際用電20%再生能源,並逐步提升再生能源比例,2030年取得實際用電量25%再生能源,2040年45%再生能源,及2050年取得100%再生能源。並持續與台電公司合作,辦理輔導節能、提供電力諮商等措施;新進駐廠商要求評估屋頂設置太陽光電、鼓勵廠商設置太陽光電等。
立委林宜瑾表示,目前安平、永康再生水廠都提供南科用水,但南部乾旱狀況嚴重,即使最近有下雨,也只是滄海一粟,建議除了外部再生水廠、廠區裡的再生水廠,還能有其他方案,如鼓勵多個廠商一同投資建設再生水廠或仿效竹科,以提供園區固定水源。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表示,有鼓勵廠商使用再生水,在廠商設廠時,也會鼓勵適合的廠商這樣做。
張廖萬堅指出,3大園區平均日用水量呈遞增趨勢,竹科、中科、南科分別從2022年的24.2萬噸、19.3萬噸、27.1萬噸,增至2026年的39萬噸、25.1萬噸、37.4萬噸,但再生水日水用量要到2030年才會到達竹科9.7萬噸、中科9.86萬噸、南科12.35萬噸,簡言之缺的水要到2030年才足夠用,怎麼看備援是否足夠、產業缺水會有什麼問題?
陳宗權說,2026年用水,在開發前都會跟經濟部、相關主管機關進行規劃,這個部分是用了自來水加上再生水,也就是說不足部分用自來水備援。
張廖萬堅說,但自來水是一般民生使用,若支援工業用水,是否產生資源排斥、民生得輪流用水等?是否有除了再生水外的具體抗旱對策?
黃宏莆說,再生水還沒上場前,都會透過區域調度提供園區供水,相關水源目前水利署正在進行「珍珠串計畫」,把水源跟管線全部串起來,未來西部從台北翡翠水庫以下,一直到雲林,各個水庫可以互相調度,會配合園區開發時程;該計畫會逐步上場、一個工程好了就上場,整體會在116至117年之間全數完成,工業用水、民生用水不會互相影響。
水利署資料顯示,「珍珠串計畫」主要是將現有的水利調度規劃包裹而成,遍及全台,將打通各區供水瓶頸、擴大互相支援,強化西部供水管網,該計畫包含「南勢溪引水至石門水庫」、「大安大甲溪水資源聯合運用」以及「嘉南大圳與濁幹線聯合運用」等計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科會報告指出,在穩定園區產業用水部分,配合各園區地域特性及水利主管機關供水政策,推動使用(或交換)再生水,目前112年總計使用1.8萬噸/日再生水,預計112年底前將再增加2萬噸/日再生水,合計將達到3.8萬噸/日,增加自來水調度彈性;另預計112年底前水利署將完成寶二水庫溢洪道加高工程,新增1萬噸/日自來水供水量。以及透過園區用水量總量管制、追蹤查核廠商用水回收成效等節流。
未來工作重點,在供水部分,國科會指出,其一將加強園區用水計畫管控,並持續辦理節水輔導,半導體及光電業製程回收率達到85%以上,全區用水回收率預計120年提高至80%以上,以降低整體用水量;其二是降低自來水依賴度,鼓勵園區廠商導入再生水使用,永康、園區(台積電)及安平等再生水,自111年起陸續供水到南科,112年底前供水約達3.8萬噸/日,加上
與建中之仁德及水湳等再生水廠(含換水)預計2030年再生水使用量達31.91萬噸/日以上(包含竹科9.7萬噸/日、中科9.86萬噸/日、南科12.35萬噸/日),降低自來水的使用量,提高園區抗旱韌性。
在供電部分,國科會說,為降低園區整體用電量,國科會三園區管理局每年持續辦理節能輔導,以減少園區廠商耗電量;提升再生能源使用量,包括既有園區之用電契約容量達5,000kW以上廠商,未來須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裝設契約容量10%之再生能源,半導體產業需每年取得實際用電20%再生能源,並逐步提升再生能源比例,2030年取得實際用電量25%再生能源,2040年45%再生能源,及2050年取得100%再生能源。並持續與台電公司合作,辦理輔導節能、提供電力諮商等措施;新進駐廠商要求評估屋頂設置太陽光電、鼓勵廠商設置太陽光電等。
立委林宜瑾表示,目前安平、永康再生水廠都提供南科用水,但南部乾旱狀況嚴重,即使最近有下雨,也只是滄海一粟,建議除了外部再生水廠、廠區裡的再生水廠,還能有其他方案,如鼓勵多個廠商一同投資建設再生水廠或仿效竹科,以提供園區固定水源。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表示,有鼓勵廠商使用再生水,在廠商設廠時,也會鼓勵適合的廠商這樣做。
張廖萬堅指出,3大園區平均日用水量呈遞增趨勢,竹科、中科、南科分別從2022年的24.2萬噸、19.3萬噸、27.1萬噸,增至2026年的39萬噸、25.1萬噸、37.4萬噸,但再生水日水用量要到2030年才會到達竹科9.7萬噸、中科9.86萬噸、南科12.35萬噸,簡言之缺的水要到2030年才足夠用,怎麼看備援是否足夠、產業缺水會有什麼問題?
陳宗權說,2026年用水,在開發前都會跟經濟部、相關主管機關進行規劃,這個部分是用了自來水加上再生水,也就是說不足部分用自來水備援。
張廖萬堅說,但自來水是一般民生使用,若支援工業用水,是否產生資源排斥、民生得輪流用水等?是否有除了再生水外的具體抗旱對策?
黃宏莆說,再生水還沒上場前,都會透過區域調度提供園區供水,相關水源目前水利署正在進行「珍珠串計畫」,把水源跟管線全部串起來,未來西部從台北翡翠水庫以下,一直到雲林,各個水庫可以互相調度,會配合園區開發時程;該計畫會逐步上場、一個工程好了就上場,整體會在116至117年之間全數完成,工業用水、民生用水不會互相影響。
水利署資料顯示,「珍珠串計畫」主要是將現有的水利調度規劃包裹而成,遍及全台,將打通各區供水瓶頸、擴大互相支援,強化西部供水管網,該計畫包含「南勢溪引水至石門水庫」、「大安大甲溪水資源聯合運用」以及「嘉南大圳與濁幹線聯合運用」等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