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太陽光電案最近又被拿來消費,太陽能、漁電共生等再生能源發展,遭到鋪天蓋地污名化質疑,甚至淪為政治攻防的戰場。日昨一家網路媒體以紙本特刊方式,推出「無米樂樂不了!光電場噬後壁,百座足球場大」獨家報導,並在台南不少村里廣發,通篇多以「爆料者」、「地方人士」的說詞,進行捕風捉影、揣測捏造的描述,不見專業分析,更缺乏相關人士及業者回應,相關報導放上PPT,操作斧鑿痕跡鮮明,背後十之八九有政治力介入。
再生能源是全球公認降低地球暖化、解決極端氣候的最佳方式,「2050淨零排碳」已是各國共識,台灣為國際社會一員,不可能自外於世界。國際大廠要求零碳排,台灣也因火力發電導致空汙嚴重,發展再生能源成為政策推動的當務之急。光電攸關國家安全,不應淪為政治惡鬥的工具。然而,台灣的光電業在有心人士抹黑下,似乎已成了「與農爭地」、「環境污染」、「黑金橫行」的元兇,無論這些人是為了搶奪利益,又或是政治操作,台灣的綠能發展很有可因此停滯不前,最終導致能源轉型牛步化,受害的仍是廣大的台灣人民。
網路媒體報導中指稱,以化整為零手段切分成每筆2公頃以下,再向台南市府提出地目變更申請,藉此躲避送中央審核,總共取得70公頃農地,使得無米樂故鄉恐成台灣綠能光電重鎮。根據台南市府資料顯示,後壁區總面積約7221.8公頃,其中農業用地總面積5386公頃,2公頃以下的地地僅核准14件面積約6公頃,佔農地總面積約0.1%。從這點看來,市府資料與該媒體報導的數據落差極大,但該則報導從頭到尾並未透露資料來源,想要查證也無從查證起。從新聞報導觀之,連可受公評的證據都沒有,就繪聲繪影、煞有介事地,把台南光電業描述的黑影幢幢,該媒體明顯有違新聞人的操守與良知。
至於與農爭地、糧食自給率受到影響也非事實。農委會對於光電用地嚴格規範,除了釋出地層下陷、不利耕作的農地,同時也加嚴可耕作農地發展綠能的限制。該則報導刊登後,農委會第一時間作出澄清,台南市後壁區為優良農地,也是水稻重要產區,並沒有大面積開發設置太陽光電之情形。農業綠能發展一定是在不影響農漁民權益、農漁業發展及生態棲地環境的前提下,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為主軸,逐步發展地面型漁電共生。至於太陽能究竟會不會破壞環境?會不會導致地面成為荒地?其實如果以實際的例子來看,首先,和風力發電產生的低頻噪音相比,太陽能光電板可謂悄然無聲的「安靜能源」。其次,太陽能板使用年限約25至30年,年限長、污染低,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曾到太陽能光電板案場看過,就會發現架設的太陽能板之間是間隙的,陽光可以透過間隙照到底下的植物,因此在光電板拆除後也不會變成一塊荒地。甚至有許多太陽能電板下方養雞、養羊,進行多種用途,讓土地的使用更加活絡,能源轉型與民生產業發展並行,共生共好。
隨著核四公投落幕、核二廠退役,廢核已是趨勢,能源轉型在台灣勢在必行。過去30年的能源政策都慣以核電、化石燃料為主而轉型怠惰,再生能源迄今不到10%,台灣必須在綠能發展的道路上急起直追。過程中必須不斷調整、日趨完善,或許會有犯錯,但在產、官、學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越來越好。有心人士企圖藉由抹黑光電,進行政治操作,無論是刻意污名化光電業,又或是因台南是賴清德本命區而被盯上,若因此斬斷了台灣綠能發展的道路,傷害了台灣的未來,這些人能夠擔得起責任嗎?
●作者:方野/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路媒體報導中指稱,以化整為零手段切分成每筆2公頃以下,再向台南市府提出地目變更申請,藉此躲避送中央審核,總共取得70公頃農地,使得無米樂故鄉恐成台灣綠能光電重鎮。根據台南市府資料顯示,後壁區總面積約7221.8公頃,其中農業用地總面積5386公頃,2公頃以下的地地僅核准14件面積約6公頃,佔農地總面積約0.1%。從這點看來,市府資料與該媒體報導的數據落差極大,但該則報導從頭到尾並未透露資料來源,想要查證也無從查證起。從新聞報導觀之,連可受公評的證據都沒有,就繪聲繪影、煞有介事地,把台南光電業描述的黑影幢幢,該媒體明顯有違新聞人的操守與良知。
至於與農爭地、糧食自給率受到影響也非事實。農委會對於光電用地嚴格規範,除了釋出地層下陷、不利耕作的農地,同時也加嚴可耕作農地發展綠能的限制。該則報導刊登後,農委會第一時間作出澄清,台南市後壁區為優良農地,也是水稻重要產區,並沒有大面積開發設置太陽光電之情形。農業綠能發展一定是在不影響農漁民權益、農漁業發展及生態棲地環境的前提下,以「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為主軸,逐步發展地面型漁電共生。至於太陽能究竟會不會破壞環境?會不會導致地面成為荒地?其實如果以實際的例子來看,首先,和風力發電產生的低頻噪音相比,太陽能光電板可謂悄然無聲的「安靜能源」。其次,太陽能板使用年限約25至30年,年限長、污染低,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曾到太陽能光電板案場看過,就會發現架設的太陽能板之間是間隙的,陽光可以透過間隙照到底下的植物,因此在光電板拆除後也不會變成一塊荒地。甚至有許多太陽能電板下方養雞、養羊,進行多種用途,讓土地的使用更加活絡,能源轉型與民生產業發展並行,共生共好。
隨著核四公投落幕、核二廠退役,廢核已是趨勢,能源轉型在台灣勢在必行。過去30年的能源政策都慣以核電、化石燃料為主而轉型怠惰,再生能源迄今不到10%,台灣必須在綠能發展的道路上急起直追。過程中必須不斷調整、日趨完善,或許會有犯錯,但在產、官、學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越來越好。有心人士企圖藉由抹黑光電,進行政治操作,無論是刻意污名化光電業,又或是因台南是賴清德本命區而被盯上,若因此斬斷了台灣綠能發展的道路,傷害了台灣的未來,這些人能夠擔得起責任嗎?
●作者:方野/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