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在「兩會」期間發文,指中國財政收支還會長時間處於緊平衡狀態,「過緊日子」必須常態化,並要達到「節用裕民」,將減少了的行政開支用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
中國財政部5日提請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提到2023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包括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
官媒經濟日報6日發文表示,每年人大、政協「兩會」 期間,黨政機關過緊日子都是受關注的話題,雖然當前中國經濟越來越強,但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及保障民生的剛性支出需求,「錢袋子」並不寬鬆,「財政收支還會長時間處於緊平衡狀態」。
文章說,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必須作為常態化紀律要求,形成一種習慣和自覺,並要結合新情況把「過緊日子」的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到位。
文章指出,黨政機關要從嚴控制非重點、非剛性支出,特別是要大力壓減「三公」經費支出、遏制違規興建樓堂館所等。
同時要通過壓減行政開支,把資金更多用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才是真正的「節用裕民」。
文章強調,「過緊日子」並非意味少辦事、不辦事,而是在有限資金內,多辦事、辦好事,達到管理效能和資金效益雙提升,「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編制預算必須從嚴從緊,做到「無預算,不支出」,不得隨意追加,以及要加強財會監督,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使財經紀律真正成為不可碰觸的「高壓線」。(編輯:陳沛冰/周慧盈)1120312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官媒經濟日報6日發文表示,每年人大、政協「兩會」 期間,黨政機關過緊日子都是受關注的話題,雖然當前中國經濟越來越強,但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及保障民生的剛性支出需求,「錢袋子」並不寬鬆,「財政收支還會長時間處於緊平衡狀態」。
文章說,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必須作為常態化紀律要求,形成一種習慣和自覺,並要結合新情況把「過緊日子」的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到位。
文章指出,黨政機關要從嚴控制非重點、非剛性支出,特別是要大力壓減「三公」經費支出、遏制違規興建樓堂館所等。
同時要通過壓減行政開支,把資金更多用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才是真正的「節用裕民」。
文章強調,「過緊日子」並非意味少辦事、不辦事,而是在有限資金內,多辦事、辦好事,達到管理效能和資金效益雙提升,「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編制預算必須從嚴從緊,做到「無預算,不支出」,不得隨意追加,以及要加強財會監督,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使財經紀律真正成為不可碰觸的「高壓線」。(編輯:陳沛冰/周慧盈)1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