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12日為國際反網路監控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今(10)日與台灣人權促進會、開放文化基金會(OCF)共同發表《台灣資料隱私政策國會意向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逾七成國會受訪者認為,我國數位人權保障程度低落,顯示資安與隱私保護仍有長足進步空間。三民團呼籲,政府應強化管理監控設備與調取機制、鞏固個資保障與補救機制、以及建立數位資訊違法利用管制法規等三大改善方向,與國際法制標準接軌、提升數位人權保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OCF 執行長李欣穎批政府對資料外洩事件處理太過緩慢、推諉,籲積極提出補救方案。(圖 / NOWnews 攝)
▲OCF 執行長李欣穎批政府對資料外洩事件處理太過緩慢、推諉,籲積極提出補救方案。(圖 / NOWnews 攝)
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同意「加強個資保護」將有助於減少詐騙與錯假訊息的散布,但儘管政府持續推動「資安即國安」等政策,效果仍然有限。

OCF 執行長李欣穎引用《天下雜誌》報導,指責政府針對 2022 年戶役政大規模個資外洩事件的處理太過緩慢、推諉,使得裸奔個資成為詐騙犯罪的材料;她呼籲,政府應趁選前最後兩次立院會期,積極提出補救方案,而不只是檢討。

▲司改會數位法小組召集人林俊宏提出警告,任何外洩個資的背後都可能有其他犯罪行為。(圖 / NOWnews 攝)
▲司改會數位法小組召集人林俊宏提出警告,任何外洩個資的背後都可能有其他犯罪行為。(圖 / NOWnews 攝)
對於越來越盛行的網路犯罪,受訪者認為,網路投資與金融詐騙、性剝削與性私密影像傳播等問題迫切需要修法改善。司改會數位法小組召集人林俊宏表示,個資外流會直接導致第三方可輕易非法利用,而目前台灣數位人權法治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建構法治勢在必行,政府與國會必須通盤討論。
 
另針對監控設備與資料應用管理,該報告顯示,立法院對於禁止公部門採購中國監控設備具有高度共識,也認同監控、辨識系統及資料調取需有充足法律授權與程序適用。

台權會數位人權專員周冠汝表示,台灣人臉辨識系統的使用,在去年《兩公約》審查中被發現缺乏法律依據,政府應盡速釐清相關法源、訂定防止濫用規範;另外,政府與企業還需注意大型資料庫的管理並建立保護措施,避免將個資聚集一處,以分散風險。
 
在數位資訊流通高度發展的情況下,資訊安全與數位隱私保護已成為國安重要環節。三民團希望藉由《台灣資料隱私政策國會意向調查報告》的調查與發布,喚起行政機關、國會與國民的重視,也呼籲立院儘速推動相關法案的制定,提升數位人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