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一度「兩會」政協與人大於4日、5日揭幕,其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將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國將今年定調為兩岸的「大交流年」,但學者強調,兩岸都應有認知,大交流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另外對於目前兩岸交流仍為台赴中單向式,再加上北京軟硬兼施之下,學者對於是否真能毫無保留交流,抱持存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6日舉行「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由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主持,副主任王信賢、研究員陳德昇出席,並邀請台大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張登及、法國CY賽爾吉-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梁書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等學者出席與會,討論中共全國兩會涉台、外交、經濟、機構改組等多個議題。

其中王信賢指出,今年兩岸關係處於「大交流年」,過去因疫情封控,中國當局必須趕上經濟社會融合進度,所以討論兩岸直飛航點、小三通等。王信賢認為,當民眾覺得兩岸衝突或是戰爭的可能性增加的時候,交流有緩解衝突的可能。

但王信賢也強調,兩岸都要留意一件事情,大交流並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他指出,民主協商是一個政治性非常高的名詞,是探索兩治方案的一個手段,「若北京把大交流視為民主協商一環,這會很麻煩。台灣政府也要小心,因為大交流不一定等於民主協商,若扣上民主協商的帽子,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王信賢表示,兩岸都不該透過這種大交流去謀取利益。

雖然兩岸進入疫後「大交流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過寇健文指出,經貿融合交流是軟策略,硬手段沒有被放棄,尤其在今年台灣有總統大選,因此中國仍會交叉運用軟硬兩手,一定會彼此干擾,「像是中國訴求中華文化、和平發展這個方向,又會被軍機擾台干擾,這對中共的對台政策是一個大挑戰」,因此軟策略成果會被削減。

寇健文隨後提到,兩岸交流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中共官方應該要去思考,「要恢復兩岸的交流,那交流有保障嗎?有安全嗎?」

寇健文表示,先前就曾發生學者赴中從事學術交流,卻遇到干擾的情形,明明拿著邀請函去交流,卻被國安部的人人請去「喝咖啡」,甚至被留置,「這已經讓學者之間的交流產生很大的疑慮,我覺得中共官方要去思考,不管是說法上面,還是行動上面,都要有個表示,怎麼樣才能確保我們過去的學者不受到干擾。」

另外,寇健文也質疑,兩岸交流是要單向還是雙向?單向交流是台灣過去,雙向是中國也過來,但這處於不清楚狀況,感覺現在都是單向交流、要台灣學者赴中。

寇健文隨後指出,交流是否具有討論空間也是問題。現在中國官方管制趨嚴的情況下,中國學者對於與台灣學者互動仍有疑慮、怕碰到麻煩,若要讓兩岸交流正常進行,這種困擾與疑慮不能存在。寇健文表示,中國官方應該思考,如何讓大陸學者進行交流時,是較輕鬆與開放、不會有政治上的顧慮。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圖/記者徐筱晴攝)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中)6日主持「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圖/記者徐筱晴攝)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指出,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是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的摘要版,李克強只是代表陳述工作報告,不會出格、也不會有創新,雖未提及反外部勢力干涉、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用字,但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是中共的長期工作。另外,台美中關係互動發展,會使兩岸的敵意螺旋進一步上升,暫時難以獲得解決。

郭瑞華表示「兩岸關係或許是春暖了,但還沒花開。」他認為兩岸關係的嚴峻性非民間交流就可解決,而中共對台政策還是採遏獨促統、軟硬兩手策略。他指出,雖然宋濤有提過,「歡迎綠營人士也來大陸談談,走走看看」,但要落實其實非常困難,學者赴中交流還是面臨許多問題,可見中央表態與地方的接待層面無法即時反應過來,這種氛圍要等今年對台工作會議之後,就會有定調與解決方式,需要繼續觀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月5日舉行「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會上由多名學者、研究員出席與會,討論中共全國兩會涉台、外交、經濟、機構改組等多個議題。(圖/記者徐筱晴攝)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3月5日舉行「解析2023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會上由多名學者、研究員出席與會,討論中共全國兩會涉台、外交、經濟、機構改組等多個議題。(圖/記者徐筱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