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社會不斷在進步,若論物質享受,現代父母能給予的、孩子所獲得的相比數十年前絕對豐富許多,但是我們的孩子有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少年煩惱多 高中生壓力程度平均大於國中2倍

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學生(12.2%)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嚴重7.7%、極為嚴重4.5%),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

綜觀現代孩子的壓力來源,前三名分別為學校課業(76.9%)、未來前途(67.3%)及交友人際(43.0%),除此之外,容貌外表(35.2%)、家庭經濟(20.2%)、親子關係 (20.3%)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議題。

近2成3高中生陷憂鬱 專業輔導資源缺席

調查更發現,青少年自評有1成7憂鬱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嚴重8.1%、極為嚴重8.9%),高中生更高達2成3。兒盟調查結果顯示,多達7成學生在遭遇情緒困擾時會優先選擇跟友好的同學或朋友商談,其次才是父母(40.6%),也有17%的孩子不跟任何人談心,自行消化負面情緒,不但學生們主動向學校老師求助的意願普遍低落(10.5%),連尋求網友幫助(9.8%)的比例都高於擁有專業知識的輔導老師(5.6%),讓人不禁擔憂這些非正統的意見分享和引導,是否反而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對憂鬱情緒產生錯誤認知,進而阻礙他們學習正確的紓解方法。

社會能力越高 憂鬱程度愈低

除了升學壓力,若能經由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團隊精神發展出足夠的「社會能力」(social competence),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功能,當他們遭遇不同形式的困難課題時,就能更有餘裕的處理壓力。交叉分析數據也顯示,社會能力越高的學生,感受到壓力和憂鬱的程度也會相對較低,其中憂鬱嚴重以上的比例甚至可差到近一倍(21.2% vs 11.8%)。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強調,協助青少年培養包括溝通、合作、聲明、負責、參與、同理及自我控制等的社會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將能幫助孩子建構更優質的健康心理素質。

正向鼓勵、擴增資源 助孩子活出青春色彩

不過,兒盟從分析結果中發現,台灣目前有近四成(37.9%)青少年既沒有具備足夠的社會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社會支持,導致這些孩子的嚴重憂鬱程度比例高達23.7%。許多青春期孩子由於情緒調節能力不夠健全、問題解決能力尚未成熟,導致他們對外發出的求救訊號很容易被大人粗糙貼上「叛逆」、「草莓族」、「抗壓性低」的標籤,以致加重憂鬱心情,甚至出現自傷、暴力等行為;兒盟呼籲,應多加重視青少年情緒議題,在孩子的心情陰天下雨時,可以張開保護傘,正向的陪孩子走一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9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