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部水情告急,有媒體社論批評政府「無提前因應旱情」,經濟部水利署今(3)日稍早反駁指出,水利署自去(2022)年6月即啟動跨區調度與節水機制,強調「抗旱去年就已提早啟動」,否則南化、蘭潭-仁義潭水庫現已空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期南部旱象引發各界關注,降雨量甚至創下30年來新低,為此,政府日前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並召開工作會議,目前台南地區水情狀況亮「減量供水」橙燈,嘉義地區則為「減壓供水」黃燈,高雄地區也將於8日起,將水情燈號轉為黃燈,民生部分將由夜間10時至隔日早上6時進行減壓供水,產業則以自主節水7%以上為目標。

截至今日下午2時,全台各地水水庫情形以新山水庫蓄水量為最低,僅16.6%,石岡壩、霧社、曾文、白河等水庫蓄水量只剩約兩成,烏山頭水庫蓄水量則不到四成。

針對近日水情告急,有媒體社論批評政府「無提前因應南部旱情」,對此,經濟部水利署稍早澄清表示,去年就頻繁召開水情會議,協調水源調度、加強節水並增加水源,甚至在去年8月就已成立水利署旱災應變中心,並在11月升級為經濟部層級,今年3月則持續提升至中央層級。

水利署細數去年起啟動跨區調度與節水機制,指出蘭潭 - 仁義潭水庫節水調度成效為2608萬噸,大於目前的1137萬噸蓄水量,南化水庫成效為1.78億噸,也大於目前蓄水量4265萬噸,強調若真如社論所言「沒有提早準備」,南化及蘭潭-仁義潭水庫早已空庫,曾文-烏山頭恐也只會剩下15%蓄水。

水利署說明,抗旱水井是防旱作為其中之一,沒有臨渴掘井的問題,事實上,水利署歷年建置的279口抗旱水井,包括2021年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新鑿的62口,都已經啟用支援供水,每天供應超過33萬噸的水量。

目前為因應水情嚴峻,也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新鑿11口抗旱水井,目前已有9新井接入供水系統,10日可再增加每日4.7萬噸水源。

除了抗旱水井外,高雄地區近年已完成鳳山、臨海再生水,每日提供7.8萬噸再生水,因應枯旱期可再日增1.3萬噸,以及高屏溪伏流水、抗旱水井62口及東港溪鳳山廠前處理改善,增加約每日77萬噸水源 。

高屏堰今日已降至每秒7.2立方公尺的低點,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日前就曾表示,同樣的情境若在2015年旱災時,高雄早已宣布要實施紅燈分區輪流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