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兩岸情勢、中國禁令影響,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恐將「清零」,但陸籍研修生、交換生近期有緩慢來台。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陸生在台數目,代表兩岸政治氛圍緩和的程度,目前陸籍研修生、交換生陸續來台,兩岸關係有點「春暖花開」,看好明年中國會開放學位生來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指揮中心在109年2月,因應疫情,暫緩陸生回台上課,2個月之後,陸方宣布暫停大陸畢業生來台升學,僅開放原本在台陸生繼續升讀,迄今尚未恢復,外界多認為有「以牙還牙」的報復意涵。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提到,其實在疫情前,陸生就有減少,但當時陸方還未改變陸生來台政策,是民進黨政府在疫情期間,對陸生來台有限制、歧視性的政策,就給了陸方政治性報復的藉口。

中國何時會解禁?

台灣去年11月放寬陸籍研修生入境後,已經有300多位來自中國大陸各省市學生申請來台研修,配合各校開學期程陸續入境。

短期研修、交換生看似逐漸回溫,但究竟何時會回到疫情前人數,以及中國何時會解除學位生禁令呢?

陳振貴認為,陸生在台數目,代表兩岸政治氛圍緩和的程度,若來台陸生數多、陸客多,對岸就不太可能武赫台灣,以目前來看,研修生、交換生逐漸入台,兩岸關係有點「春暖花開」的意味,若數量漸漸擴大,可以期待學位生明年可能解禁,盼民間團體、學校盡量促成。

他說,國民黨主席夏立言日前訪中,拜會新任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提到會促進兩岸交流、共榮、和平發展,感覺今年會積極開放兩岸交流,建議國民黨、民眾黨、民間團體等可以多與陸方交流、拜會,把台灣渴望學術交流的意見帶過去。

升學資訊平台「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說,目前台灣對於大陸學位生、研修生都開放了,該發的證件也發了,主要還是卡在陸方各省市是否批准這些學生的入台證件。但她認為,今年開放學位生入台不太有機會,主要是作業時間來不及,通常都是6月招生、3月公告簡章,現在看起來不太可能。陸生來台好像回到過去陸生元年時,從開放交換、研修生開始,再開放學位生,一樣的經歷又重來一次。

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則說,預期研修生數量會慢慢回復,但要回到盛況,還是持審慎的樂觀,第一是政治上的風險,從前馬政府時代,兩岸關係相對穩定,不管高層或相關部門對話順暢,蔡政府時代,兩岸關係冷,陸生在好幾波境外生入境政策,都是最後一批,傷了許多陸生及家長的心;第二是大陸很多學校都要求國際化、在各國有許多姊妹校,陸生多了很多選擇,台灣得跟其他國家競爭。

陸生不來 為何不拓展其他境外生源?

陳振貴坦言,失去大陸的生源之所以對高教造成衝擊,是因為其他境外生源相對難招,首先需要有雙語環境、提供全英文授課,但必須有師資、經費,目前台灣很少學校有提供全英文授課,像實踐大學就花了5、6年才有2個全英文學位學程。另外就是要有華語中心,東南亞學生還要提供獎學金、打工機會,來台陸生家境都不錯,比較不須花額外成本。

魏佳卉說,境外學位生是採外加方式辦理,有招生名額10%的限制,但短期研修生沒有數量限制,且來台時間短,要付出的協助與成本相對較低。李功勤則指出,東南亞生源有限,外籍生超過一定比例要納入生師比計算,亦即增加學生也要增加老師,學校有成本考量。

台灣還能怎麼做?

當初台灣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及採認大陸學歷政策有「三限六不」,包括限辦學績優學校、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醫事、國安及高科技等領域的學歷採認;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台灣學生就學權益(採外加名額)、政府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或兼職、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後不得續留台灣就業、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等。

對於目前兩岸情勢、中國禁令,台灣還能怎麼做?左正東建議民進黨政府應該向陸方宣示,陸生來台會非常穩定開放,未來入境政策不會再對陸生有所歧視,並改善陸生來台待遇,給予陸生跟外籍學生平等的待遇,如陸生納健保及開放擔任研究助理的機會。再來是政府應該想辦法跟大陸官方進行協商、談判,在相關的政策配套上,說明如何保障陸生來台便利性與待遇公平性,以此說服陸方。

魏佳卉建議開放大陸教師、教授等專業人士入境,來台移地教學或學術合作,透過雙邊互訪,刺激兩岸年輕人共同成長,且過去研修生是整班來台,總要有教師隨隊輔導,或先來台灣對接課程,才會加強來台意願,呼籲台灣政府釋出善意。

陳振貴提到,大陸已全面採認台灣大專校院學歷(軍警除外),反觀台灣僅採認大陸高校學歷346所,對於陸生來台諸多限制,建議應逐年審核增加採認大陸高學歷。此外,目前有資格申請來台就讀的大陸學位生,僅限中國六省二市,也建議逐年開放以符合需求;在對陸招生部分,則建議開放雙聯學位、跨境學位等小規模試辦。

李功勤表示,台生赴陸求學,其實享有跟陸生同等權益,但陸生來台求學卻有許多不公平,目前各大學有幫陸生買醫療保險,但還是希望能鬆綁政策,比照境外生納入健保,並給予政府同等獎學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