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去年宣布嘉南地區今年一期作停灌休耕,今年2月更進一步針對嘉南地區宣布減壓供水「因應南部30年最大枯旱」。缺水狀況急迫,且2021年才經歷過百年大旱,愈發頻繁的水資源短缺,讓農民叫苦連連。台灣一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ml,但是地形坡陡流急,水留不住,再加上人口稠密、工業用水也多,還有氣候變遷影響,總和多項因素,台灣每逢數年便會遇到一次嚴重缺水。為了應付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再生水的發展顯得愈發關鍵,雖然現在業界對於採用再生水的意願較以往高,但是學者及再生水業者都指出,自來水水費低廉,是再生水發展最大的阻礙。
根據《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的定義,系統再生水,是只指取自下水道系統的廢(污)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換句話說,現在台灣的再生水廠,是取民生用廢水,經過處理之後再使用,主要提供給工業用。
「讓這個水可以用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四次以上,相對來講我們的水會越來越多。」高雄鳳山再生水廠廠長王友利說,「以往都是處理完之後就直接排到溪水 ,然後流入大海,沒有再重複使用、一次性而已,現在經過處理完之後,我們送到工廠,工廠的製程可以再次使用,就不用再用自來水來使用,自來水的負荷就會降低,水資源的使用會更有彈性。」
鳳山再生水廠2018年開始運轉,是台灣第一座再生水廠,目前每日提供4.5萬噸再生水給中鋼使用。
「讓農民真正看天吃飯」 再生水讓工業不與農業搶水
當台灣每隔數年便發生大旱的情況愈發頻繁,往往在分配水資源時,便需要面臨如何調配節水的困境,而一旦決定停灌,便引發工業與農民搶水的爭議。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江謝令涵指出,談及再生水的效益,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水權轉移」,「我們把再生水視為一個新興的水資源,有了這一個新興的水資源之後,最高的水權主管機關就可以統籌調配,他手上有的水就變多了,不是每年從天上掉下來那2500毫米而已」。
「為什麼是農民必須要承受這些?為什麼是農民受害?」江謝令涵認為,若透過再生水穩定供應給工業用水,便能讓灌用水比較不受影響,「因為每次最優先被犧牲的都是那些灌溉用水,當其他的用水沒有缺的時候,剩下的水就可以讓灌溉用水比較可以永續或者是穩定的使用,讓農民真正的看天吃飯」。
再生水的重要性,除了舒緩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之外,而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更進一步表示,再生水本身是一種循環經濟;此外再生水不受氣候影響供水穩定、對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多,「(再生水)在水資源的政策上,必須佔有一席之地,我不是講說它一定可以取代傳統的水資源,但是它應該要佔有一席之地。」
政府視再生水為重要的新興水資源,但是台灣再生水發展,就技術面而言,王友利指出,技術並非問題,台灣可以做到將再生水淨化到純水的程度,而最大的挑戰,是價格。
自來水費低廉 阻礙再生水發展
雖然再生水是重要的新興水資源,也有供水穩定的特性,而自從2021年的百年大旱之後,水利署及再生水廠商都證實,產業使用再生水的意願提高了許多,但是,追究阻礙再生水在台灣快速發展的因素,「水費」仍舊是關鍵。
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水費,每月51度以上的水費為12.075元,而兩間在高雄已運轉的再生水廠,鳳山再生水廠提供的再生水費用為每度18.8元,臨海再生水廠則為19.68元,其他已談妥價格的再生水廠中,安平廠主要供水給台積電,其再生水費用為30.92元,比自來水費用高出許多。
「台灣在推行再生水,最大的阻礙其實是自來水價太便宜。」江謝令涵表示,「核心問題就是水費太便宜,相較於世界各國實在很便宜,因為再生水從商業上來說,競爭對手就是自來水,當自來水那麼便宜的時候,再生水要能夠跟那麼便宜又乾淨的天然水源競爭是非常困難的。」
王友利也說,如果今天再生水與自來水的價格相仿,差異性不大,廠商可能會優先使用再生水而不是依賴自來水,因為再生水不會短供,「我們這邊險比較低(指的是再生水廠短供的風險低),相對來講花同樣的錢,我當然是選擇風險比較低的這個部分來去執行,所以價格也取決於我再生水的推動好不好推動,這個也是非常大的因素」。
對此,江謝令涵認為,應該將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的自來水費脫鉤,將工業用水的費用提高,「再生水還是一樣每度20塊,但是如果我們的自來水費是一度30塊,再生水瞬間就充滿了經濟誘因。」
王藝峰回應表示,若再生水與自來水的價格相近,的確產業會比較不排斥使用再生水,儘管如此,他並不認同將水費提高,因為會影響民生經濟。對於將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脫鉤處理,他僅說「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因為若要讓費用脫鉤,管線及淨水廠也一併要脫鉤,但是台灣早期自來水發展時,為了快速普及,並沒有採取這種做法,因此現在要脫鉤,有難度。
耗水費是變相調漲水費 學者認為「不夠力」
台灣的自來水費相較低廉,而耗水費的開徵,就是變相的調漲用水大戶的水價。今年1月,水利署宣布從2月1日起開徵延宕了許久的耗水費,開徵耗水費對象為枯水期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的大用水戶,每度徵收3元耗水費,若大用水戶落實節水措施,費率有機會可優惠調降至2元或1元;此外,使用再生水、海淡水、開發水資源或投資節水設備者,亦享有最高60%的耗水費減徵優惠。
不過對於開徵耗水費,是否可以促進再生水發展,江謝令函認為「不夠力」,效果有限,雖然投資再生水的確是耗水費的減徵條件之一,但因為最多只徵3塊錢,與再生水的水價相比,仍有落差,「耗水費主要能夠促進的是廠商內部的水循環,進而達到節水的目標。」
王藝峰表示,耗水費可以「平衡一下」台灣奇特的水費結構,「促進大家來節水,它是有政策性的目標。」
再生水穩定供水優勢 近年推展較順利
儘管再生水的發展還面臨經濟誘因不足的問題,不過在歷經2021年大旱之後,水利署在媒合企業與再生水廠的合作上,順利許多。全台北中南總計11座再生水示範廠,預計將陸續通水,「就如同在買保險一樣,這樣的一個水源很值得企業界來重視,那因此過去我們在媒合上的困難,很多都迎刃而解。」王藝峰表示。
被問及要做多少的再生水才足夠?王友利認為,「這個是一個供需問題,有需才會有供」,當業界對於再生水的需求越來越高,再生水的供給也才有機會增加。
至於法制面如何強制使用再生水,讓「需求」出現?王藝峰指出,去年修《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便可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他解釋,一定規模的新開發案要取得新設的時候,需要通過用水計畫書審查,才能通過環評,而新修條例,可以要求業者的用水計畫採用系統再生水。
「只要你做得到條件許可,我們都可以透過用水計畫書來要求你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也就是說以前是鼓勵性質,現在是認為這是你的社會責任。」王藝峰表示。
雖然對於要發展多少的再生水沒有明確答案,不過目前台灣的再生水還在初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已經開始牙牙學語了,馬上就可以上小學了。」王藝峰表示,「我們現在對原來設定在2031年達到每天使用132萬噸的再生水這樣的目標,越來越有信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這個水可以用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四次以上,相對來講我們的水會越來越多。」高雄鳳山再生水廠廠長王友利說,「以往都是處理完之後就直接排到溪水 ,然後流入大海,沒有再重複使用、一次性而已,現在經過處理完之後,我們送到工廠,工廠的製程可以再次使用,就不用再用自來水來使用,自來水的負荷就會降低,水資源的使用會更有彈性。」
鳳山再生水廠2018年開始運轉,是台灣第一座再生水廠,目前每日提供4.5萬噸再生水給中鋼使用。
「讓農民真正看天吃飯」 再生水讓工業不與農業搶水
當台灣每隔數年便發生大旱的情況愈發頻繁,往往在分配水資源時,便需要面臨如何調配節水的困境,而一旦決定停灌,便引發工業與農民搶水的爭議。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江謝令涵指出,談及再生水的效益,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水權轉移」,「我們把再生水視為一個新興的水資源,有了這一個新興的水資源之後,最高的水權主管機關就可以統籌調配,他手上有的水就變多了,不是每年從天上掉下來那2500毫米而已」。
「為什麼是農民必須要承受這些?為什麼是農民受害?」江謝令涵認為,若透過再生水穩定供應給工業用水,便能讓灌用水比較不受影響,「因為每次最優先被犧牲的都是那些灌溉用水,當其他的用水沒有缺的時候,剩下的水就可以讓灌溉用水比較可以永續或者是穩定的使用,讓農民真正的看天吃飯」。
再生水的重要性,除了舒緩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之外,而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更進一步表示,再生水本身是一種循環經濟;此外再生水不受氣候影響供水穩定、對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多,「(再生水)在水資源的政策上,必須佔有一席之地,我不是講說它一定可以取代傳統的水資源,但是它應該要佔有一席之地。」
政府視再生水為重要的新興水資源,但是台灣再生水發展,就技術面而言,王友利指出,技術並非問題,台灣可以做到將再生水淨化到純水的程度,而最大的挑戰,是價格。
自來水費低廉 阻礙再生水發展
雖然再生水是重要的新興水資源,也有供水穩定的特性,而自從2021年的百年大旱之後,水利署及再生水廠商都證實,產業使用再生水的意願提高了許多,但是,追究阻礙再生水在台灣快速發展的因素,「水費」仍舊是關鍵。
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水費,每月51度以上的水費為12.075元,而兩間在高雄已運轉的再生水廠,鳳山再生水廠提供的再生水費用為每度18.8元,臨海再生水廠則為19.68元,其他已談妥價格的再生水廠中,安平廠主要供水給台積電,其再生水費用為30.92元,比自來水費用高出許多。
「台灣在推行再生水,最大的阻礙其實是自來水價太便宜。」江謝令涵表示,「核心問題就是水費太便宜,相較於世界各國實在很便宜,因為再生水從商業上來說,競爭對手就是自來水,當自來水那麼便宜的時候,再生水要能夠跟那麼便宜又乾淨的天然水源競爭是非常困難的。」
王友利也說,如果今天再生水與自來水的價格相仿,差異性不大,廠商可能會優先使用再生水而不是依賴自來水,因為再生水不會短供,「我們這邊險比較低(指的是再生水廠短供的風險低),相對來講花同樣的錢,我當然是選擇風險比較低的這個部分來去執行,所以價格也取決於我再生水的推動好不好推動,這個也是非常大的因素」。
對此,江謝令涵認為,應該將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的自來水費脫鉤,將工業用水的費用提高,「再生水還是一樣每度20塊,但是如果我們的自來水費是一度30塊,再生水瞬間就充滿了經濟誘因。」
王藝峰回應表示,若再生水與自來水的價格相近,的確產業會比較不排斥使用再生水,儘管如此,他並不認同將水費提高,因為會影響民生經濟。對於將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脫鉤處理,他僅說「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因為若要讓費用脫鉤,管線及淨水廠也一併要脫鉤,但是台灣早期自來水發展時,為了快速普及,並沒有採取這種做法,因此現在要脫鉤,有難度。
耗水費是變相調漲水費 學者認為「不夠力」
台灣的自來水費相較低廉,而耗水費的開徵,就是變相的調漲用水大戶的水價。今年1月,水利署宣布從2月1日起開徵延宕了許久的耗水費,開徵耗水費對象為枯水期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的大用水戶,每度徵收3元耗水費,若大用水戶落實節水措施,費率有機會可優惠調降至2元或1元;此外,使用再生水、海淡水、開發水資源或投資節水設備者,亦享有最高60%的耗水費減徵優惠。
不過對於開徵耗水費,是否可以促進再生水發展,江謝令函認為「不夠力」,效果有限,雖然投資再生水的確是耗水費的減徵條件之一,但因為最多只徵3塊錢,與再生水的水價相比,仍有落差,「耗水費主要能夠促進的是廠商內部的水循環,進而達到節水的目標。」
王藝峰表示,耗水費可以「平衡一下」台灣奇特的水費結構,「促進大家來節水,它是有政策性的目標。」
再生水穩定供水優勢 近年推展較順利
儘管再生水的發展還面臨經濟誘因不足的問題,不過在歷經2021年大旱之後,水利署在媒合企業與再生水廠的合作上,順利許多。全台北中南總計11座再生水示範廠,預計將陸續通水,「就如同在買保險一樣,這樣的一個水源很值得企業界來重視,那因此過去我們在媒合上的困難,很多都迎刃而解。」王藝峰表示。
被問及要做多少的再生水才足夠?王友利認為,「這個是一個供需問題,有需才會有供」,當業界對於再生水的需求越來越高,再生水的供給也才有機會增加。
至於法制面如何強制使用再生水,讓「需求」出現?王藝峰指出,去年修《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便可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他解釋,一定規模的新開發案要取得新設的時候,需要通過用水計畫書審查,才能通過環評,而新修條例,可以要求業者的用水計畫採用系統再生水。
「只要你做得到條件許可,我們都可以透過用水計畫書來要求你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也就是說以前是鼓勵性質,現在是認為這是你的社會責任。」王藝峰表示。
雖然對於要發展多少的再生水沒有明確答案,不過目前台灣的再生水還在初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已經開始牙牙學語了,馬上就可以上小學了。」王藝峰表示,「我們現在對原來設定在2031年達到每天使用132萬噸的再生水這樣的目標,越來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