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發生一年,雖然表面看來,戰事發生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但全球幾乎沒有國家或地區完全不受影響,何時才能結束尚不可知。本文綜合《外交政策》、《彭博社》等知名國際媒體專欄分析,細數這場戰爭給各方帶來的教訓與省思。
壹、烏克蘭戰爭第一年的5個重要教訓:
1.領導者容易誤判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以為,烏克蘭無法進行頑強抵抗,即使抵抗也不堪一擊,但他高估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低估了烏克蘭的堅韌以及歐洲尋找替代能源的能力。不過相對來說,西方聯盟也犯了錯,即低估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誇大了經濟制裁的效力,也低估了俄羅斯反對西方將烏克蘭納入的程度。這些導致在戰爭真正開始前,人們的視線和判斷力就被模糊。
2.國家間會聯合反擊侵略者
這是蒲亭忽視的另一個教訓,原本他可能以為烏克蘭會迅速垮台、北約也不會積極回應;然而,雖然外部支持不能完全確保烏克蘭獲勝,但這已經把蒲亭原先認為的「一碟小菜」變得曠日費時、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戰爭最終如何結束,俄羅斯在未來都會變得更加虛弱。而其他國家之所以會聯合起來制衡侵略者,主要是擔心侵略者在嚐到甜頭後會做得更多,這在瑞典和芬蘭決定放棄長期中立、尋求加入北約一事上,尤為明顯。
3. 在和平真的到來前,遠遠談不上戰爭結束
在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最初的進攻遭到挫敗,迅速推翻基輔政權的目標也落空了,然而,雖然已過了12個月,俄烏2國仍在戰場上廝殺,尋找新的方式向對方施壓,儘管經歷了幾次反轉,但雙方都還未能打出致命一擊。蒲亭錯誤地認為這場戰爭會速戰速決,但去年夏秋開始的烏軍反攻,也加強了基輔收復所有失地的希望,有些觀察家甚至開始設想莫斯科政權會如何垮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大國,人口和軍工業規模都遠勝烏克蘭,其領導人又將這場戰爭視為俄羅斯必須贏的「生存衝突」 ,而且自戰爭開始以來,俄國的武裝部隊也在持續改善,其對烏克蘭城市和基礎設施的襲擊,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打消耗戰對烏克蘭來說並不算有利,外部支持可能使基輔能堅守陣地,但很難將俄羅斯趕出目前控制的所有領土,遑論還有潛在的核武威脅。
4. 戰爭讓極端分子更難妥協
戰爭賭注高昂,愛國主義和集體思維容易佔上風,強硬派的觀點更容易淹沒謹慎的聲音,讓妥協變得更加困難,即使雙方都沒有明確的致勝之路;這點不只是在說俄羅斯,也適用於烏克蘭。比如基輔的熱心支持者會呼籲,西方應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基輔解放所有被占領的領土,但延長戰爭也可能給烏克蘭帶來糟糕的後果,比如美國曾插足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多年,可當美國最終決定撤軍走人時,這些國家並沒有處於良好的狀態(雖然美國和北約軍隊還沒有實際參與到俄烏戰事),關於和平或停火,該考慮的是要如何盡可能符合各方利益,尤其是烏克蘭的利益。
5. 克制策略會降低戰爭的風險
蒲亭發動戰爭固然要負主要責任,但適當的外交克制戰略,也有可能減少戰爭發生的可能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美國和西方政策制定者,聽取了關於北約無限擴張的警告,而不是試圖將烏克蘭納入西方的安全和經濟機構,俄羅斯入侵的動機就會大大降低。不過這個說法有其漏洞,就是忽視了蒲亭的野心,無論北約和歐盟有無嘗試納入烏克蘭,他可能都有將其吞併、恢復往日帝國榮光的打算。
貳、蒲亭在侵烏戰爭犯了錯,但不是全部
哈佛大學教授沃爾特(Stephen M. Walt)認為,蒲亭固然誇大了俄軍實力、低估了烏克蘭保家衛國的決心、誤判了西方的團結及援助速度,但他並非無腦的發起戰爭,也不是沒做出過正確的判斷。這並不代表著蒲亭開戰是正確的決定,而是他的部分判斷,確實也有得到證實,如果外界不去審視這些,就等於也犯下低估對手、誤判局勢的錯誤。
1.蒲亭決定開戰時,應該就已預料到可能會被制裁,也有信心俄羅斯可以安然度過,國際對俄羅斯原物料的需求,仍足以維持其經濟發展,儘管GDP略有下降、長期後果也可能更嚴重,但蒲亭認為只靠制裁,很難在短期內決定戰爭結果的判斷是正確的。
2. 蒲亭判斷俄羅斯人可以承受高昂的代價,軍事挫折不至於讓他下台,即使戰爭不如預期快速,但他在最初的挫折後仍繼續前進,反映了他相信大多數俄羅斯人會同意他的決定,並鎮壓任何反對聲音。
3. 蒲亭明白其他國家仍會以自身利益為優先,他不會真的受到全球普遍譴責。歐洲、美國和其他部分國家,確實對俄羅斯實施明確制裁,但也有不少國家未跟進。最重要的是,蒲亭明白烏克蘭的命運對俄羅斯而言,比對西方更重要,就願意承擔的成本和風險來說,蒲亭似乎比烏克蘭的支持者們更具優勢,所以西方國家從一開始就拒絕派遣軍隊直接介入,而烏克蘭則需要一再將國家的命運與許多全球問題連接,因為美國和北約提供的援助越多,其聲譽越會與戰爭結果掛鉤,這就是為何澤倫斯基不斷要求更多、更深入的支持。
叁、俄烏戰爭與全球安全格局
俄國入侵烏克蘭一事,改變了過去幾十年,全球對於「現代不太可能發生另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的想法,多國都對其軍事實力進行重新評估,不僅是為了軍援烏克蘭,更為了確保各國軍火庫中,有足以自保的武器。
對於世界而言,這場戰爭證明,大規模的常規戰爭,現在仍是有可能發生的,除了武器,這場戰爭還讓全球借鏡,如俄烏雙方做出哪些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也撼動了烏克蘭鄰國乃至更遠國家的安全格局,我們對自己身處的世界如何組織、運作,了解的還不夠多。
此外,俄烏戰爭也證明了「線性思維」的謬誤,特別是認為俄羅斯作為更強大的一方,能輕易取得軍事勝利的假設。烏軍的精神、西方盟友的合作都是無法被量化的無形資產,並在戰場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領導者容易誤判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以為,烏克蘭無法進行頑強抵抗,即使抵抗也不堪一擊,但他高估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低估了烏克蘭的堅韌以及歐洲尋找替代能源的能力。不過相對來說,西方聯盟也犯了錯,即低估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誇大了經濟制裁的效力,也低估了俄羅斯反對西方將烏克蘭納入的程度。這些導致在戰爭真正開始前,人們的視線和判斷力就被模糊。
2.國家間會聯合反擊侵略者
這是蒲亭忽視的另一個教訓,原本他可能以為烏克蘭會迅速垮台、北約也不會積極回應;然而,雖然外部支持不能完全確保烏克蘭獲勝,但這已經把蒲亭原先認為的「一碟小菜」變得曠日費時、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戰爭最終如何結束,俄羅斯在未來都會變得更加虛弱。而其他國家之所以會聯合起來制衡侵略者,主要是擔心侵略者在嚐到甜頭後會做得更多,這在瑞典和芬蘭決定放棄長期中立、尋求加入北約一事上,尤為明顯。
3. 在和平真的到來前,遠遠談不上戰爭結束
在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最初的進攻遭到挫敗,迅速推翻基輔政權的目標也落空了,然而,雖然已過了12個月,俄烏2國仍在戰場上廝殺,尋找新的方式向對方施壓,儘管經歷了幾次反轉,但雙方都還未能打出致命一擊。蒲亭錯誤地認為這場戰爭會速戰速決,但去年夏秋開始的烏軍反攻,也加強了基輔收復所有失地的希望,有些觀察家甚至開始設想莫斯科政權會如何垮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大國,人口和軍工業規模都遠勝烏克蘭,其領導人又將這場戰爭視為俄羅斯必須贏的「生存衝突」 ,而且自戰爭開始以來,俄國的武裝部隊也在持續改善,其對烏克蘭城市和基礎設施的襲擊,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打消耗戰對烏克蘭來說並不算有利,外部支持可能使基輔能堅守陣地,但很難將俄羅斯趕出目前控制的所有領土,遑論還有潛在的核武威脅。
4. 戰爭讓極端分子更難妥協
戰爭賭注高昂,愛國主義和集體思維容易佔上風,強硬派的觀點更容易淹沒謹慎的聲音,讓妥協變得更加困難,即使雙方都沒有明確的致勝之路;這點不只是在說俄羅斯,也適用於烏克蘭。比如基輔的熱心支持者會呼籲,西方應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基輔解放所有被占領的領土,但延長戰爭也可能給烏克蘭帶來糟糕的後果,比如美國曾插足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多年,可當美國最終決定撤軍走人時,這些國家並沒有處於良好的狀態(雖然美國和北約軍隊還沒有實際參與到俄烏戰事),關於和平或停火,該考慮的是要如何盡可能符合各方利益,尤其是烏克蘭的利益。
5. 克制策略會降低戰爭的風險
蒲亭發動戰爭固然要負主要責任,但適當的外交克制戰略,也有可能減少戰爭發生的可能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美國和西方政策制定者,聽取了關於北約無限擴張的警告,而不是試圖將烏克蘭納入西方的安全和經濟機構,俄羅斯入侵的動機就會大大降低。不過這個說法有其漏洞,就是忽視了蒲亭的野心,無論北約和歐盟有無嘗試納入烏克蘭,他可能都有將其吞併、恢復往日帝國榮光的打算。
貳、蒲亭在侵烏戰爭犯了錯,但不是全部
哈佛大學教授沃爾特(Stephen M. Walt)認為,蒲亭固然誇大了俄軍實力、低估了烏克蘭保家衛國的決心、誤判了西方的團結及援助速度,但他並非無腦的發起戰爭,也不是沒做出過正確的判斷。這並不代表著蒲亭開戰是正確的決定,而是他的部分判斷,確實也有得到證實,如果外界不去審視這些,就等於也犯下低估對手、誤判局勢的錯誤。
1.蒲亭決定開戰時,應該就已預料到可能會被制裁,也有信心俄羅斯可以安然度過,國際對俄羅斯原物料的需求,仍足以維持其經濟發展,儘管GDP略有下降、長期後果也可能更嚴重,但蒲亭認為只靠制裁,很難在短期內決定戰爭結果的判斷是正確的。
2. 蒲亭判斷俄羅斯人可以承受高昂的代價,軍事挫折不至於讓他下台,即使戰爭不如預期快速,但他在最初的挫折後仍繼續前進,反映了他相信大多數俄羅斯人會同意他的決定,並鎮壓任何反對聲音。
3. 蒲亭明白其他國家仍會以自身利益為優先,他不會真的受到全球普遍譴責。歐洲、美國和其他部分國家,確實對俄羅斯實施明確制裁,但也有不少國家未跟進。最重要的是,蒲亭明白烏克蘭的命運對俄羅斯而言,比對西方更重要,就願意承擔的成本和風險來說,蒲亭似乎比烏克蘭的支持者們更具優勢,所以西方國家從一開始就拒絕派遣軍隊直接介入,而烏克蘭則需要一再將國家的命運與許多全球問題連接,因為美國和北約提供的援助越多,其聲譽越會與戰爭結果掛鉤,這就是為何澤倫斯基不斷要求更多、更深入的支持。
叁、俄烏戰爭與全球安全格局
俄國入侵烏克蘭一事,改變了過去幾十年,全球對於「現代不太可能發生另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的想法,多國都對其軍事實力進行重新評估,不僅是為了軍援烏克蘭,更為了確保各國軍火庫中,有足以自保的武器。
對於世界而言,這場戰爭證明,大規模的常規戰爭,現在仍是有可能發生的,除了武器,這場戰爭還讓全球借鏡,如俄烏雙方做出哪些正確或錯誤的判斷,也撼動了烏克蘭鄰國乃至更遠國家的安全格局,我們對自己身處的世界如何組織、運作,了解的還不夠多。
此外,俄烏戰爭也證明了「線性思維」的謬誤,特別是認為俄羅斯作為更強大的一方,能輕易取得軍事勝利的假設。烏軍的精神、西方盟友的合作都是無法被量化的無形資產,並在戰場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多「俄烏戰爭一年」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