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昨(21)日表示,考量原物料漲幅、通貨膨脹程度及國內缺藥問題,今年預計調降81.8億健保藥預算,對第一線藥局和民眾而言,持續已久的缺藥潮無疑是雪上加霜,執業藥師沈采穎表示,目前如氧化鎂、安蒙西林、泰克胃通、多適達等藥物仍然短缺,社區藥局只能各憑本事,靠著人脈和同業「以藥易藥」,她直呼:「砍藥價是最下策,但也砍太多了!」期許健保署除了考量預算外,也應將市場上的真實需求、人口老化的結構等變因納入討論,並教導民眾能用哪些藥物替代缺藥的品項,避免導致藥廠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更不願意生產低價藥品,讓缺藥日益增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健保署調降健保藥預算的決策,沈采穎提及,現在前線藥局最缺的包含氧化鎂、泰克胃通、多適達等,主要受影響的大多是有腸胃問題和慢性病的長者,近日就有一名平時要拿6種藥物的老先生,前幾天拿著僅有5種藥物的處方籤到藥局,經詢問後才得知,醫院也沒有氧化鎂,近期老先生都吃老婆在醫療中心拿到的藥。

▲(圖/記者張志浩攝)
▲面對健保藥價遭砍,藥師無奈表示,社區藥局只能各憑本事,靠著人脈和同業「以藥易藥」。(圖/記者張志浩攝)
沈采穎無奈說道:「現在藥局都是各憑本事,用人脈和同業換藥」,她強調,原物料上漲、俄烏戰爭等因素爆發缺藥潮這些都能理解,但健保署應想方設法在第一時間宣導、解決,砍藥價已經是最下策,若有廠商直接選擇不生產低價藥品,最後吃虧的仍是有用藥需求的患者們。

此外,沈采穎還指出,近期藥品回收的案例和程度增大,她猜測「或許是因為廠商面對大環境需要減少成本,因此把原本製藥的程序和把關減少1至2個步驟才導致的,若現在健保藥價再砍,廠商更需要為了減少成本做出應對,是不是會引起無限的惡性循環?」

綜合以上種種困境,沈采穎認為,以患者角度來說,部分短缺的藥品其實可以用其他藥品替代,或是以換廠牌的方式緩解,政府應站出來宣導哪些藥物、哪些廠牌也可以暫時做使用;此外,缺藥中心的成立值得鼓勵,「但該組織不應該只是發發缺藥公告就沒事了,多和醫界專業人士商討實質對策,一定比官員們開會討論做出的決策還要有用,也才能達到『預防、緩解、解決』的目標。」

▲近日中國疫情升溫,加上台灣民眾本身的用藥需求,市面上普拿疼等藥物都出現缺貨情形。(圖/記者張志浩攝)
▲藥師認為,部分短缺的藥品其實可以用其他藥品替代,或是以換廠牌的方式緩解,政府應站出來宣導哪些藥物、哪些廠牌也可以暫時做使用。(圖/記者張志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