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大廠美光日前宣布全球進行裁員計畫,台灣美光員工也受到影響,台灣美光工會20日甚至前往美國在台協會門口陳情抗議。為此,美光再度發出聲明強調,人員精簡是艱難但不可避免的決定,但長期深耕台灣承諾依然不變。其實,早在1997年,美光就在台灣成立服務據點,與南亞科、華亞科都有些「關係」,2013年併購瑞晶成立台灣分公司,如今受到市況疲弱影響,原本要擴建的台中廠二期,現在計畫可能暫時要喊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美光工會昨日偕同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在美國在台協會門口陳情抗議,反對公司在獲利狀況下還無預警裁員,並質疑公司所稱「員工都是自願離職」,認為公司應該公開透明揭露,以利對等的協商,還說公司對裁員的處理應該要更人性化,讓想留下來的人留下來。

面對相關爭議,台灣美光20日再度回應指出,由於疲弱的市場環境已嚴重衝擊記憶體產業,必須採取減少供應及控制成本的措施,人員精簡是艱難但不可避免的決定,流程均符合台灣法律規範,在勞資雙方同意下,提供優於現行法規的離職方案,承諾為同仁在其轉職期間提供協助。此外,美光也強調,公司在台灣擁有悠久的製造、創新以及研發歷史,台灣同時也是最主要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製造與研發基地之一,所以長期深耕台灣承諾依然不變。

其實,早在1997年5月,DRAM大廠美光就在台灣成立服務據點,2008年以後,美光透過購買華亞科部分股權,及與台塑集團旗下南亞科合資經營,正式在台投入生產。

回顧美光與南亞科、華亞科的這段歷史,最早是2003年南亞科與德系DRAM廠奇夢達(前身英飛凌)合資成立華亞科,雙方各持35%股權,但2008年初,南亞科和奇夢達宣布拆夥,南亞科便轉與美光簽下技術授權合約,各出資一半成立亞美科技。

當時美光看好成立合資公司將為DRAM製造營運帶來更大經濟規模及更有效率的經營模式,只是外界認為美光拿下南亞科,但實際上真正要的是華亞科,這是因為華亞科當時在全球12吋DRAM市占達12%,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此後,美光深耕台灣,除了與華亞科有長達8年的合作關係外,2013年併購日商爾必達與台灣瑞晶電子(力晶與爾必達合資),成立台灣分公司。2016年取得華亞科全部股份,華亞科成為美光科技100%子公司,美光當時也宣布在台擴大投資案,包括3D DRAM封測廠和華亞科擴建案,估計總投資金額上看千億元。

緊接著2017年美光標得達鴻先進科技資產,作為在台灣後段製程的生產基地。2018年於台中科學園區建立3D DRAM封測廠,建立DRAM「卓越製造中心」的計畫。2021年台中后里A3廠啟用,看好5G、AI等應用發展才剛起步,看好需求還會延續。

之前美光高層曾說,台灣的地理位置能夠快速回應亞太市場需求,並擁有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製造優勢,再加上能夠與美光在日本DRAM前段製程的研發配合,都讓美光十分重視在台灣的投資布局。

如今市況反轉,面對需求的疲弱,美光為維持公司穩健體質及財務表現,只能進行人員精簡,雖然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日前出席默克高雄動土典禮後表示,人力精簡10%是全球範圍,台灣實際裁員人數不會有10%,主要還是因為業內搶人才的關係,自然離職率才會看起來比較高,但裁員話題一時間仍占據新聞版面。

尤其現在更傳出台中后里A3廠第二期將「階段性暫停」,目前美光還未對此做出回應,但同樣引起市場關注,畢竟盧東暉之前曾說「台中A3廠為下一代製程節點量產做準備,將成為新技術的研發走廊」猶言在耳。

另外,關於裁員會不會影響到台灣其他科技廠?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認為,美商與台商對「裁員」觀點與做法不同,他不認為台灣美光裁員會「蔓延」到台灣其他科技產業,只不過美光作為全球前三大DRAM廠的動態,一舉一動都被放大檢驗,後續是否影響台灣科技產業值得持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