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16號召開行政院會,會後由內政部宣布將以包括社會住宅、租金補貼、房貸補貼三大方向的「住宅三箭」解決目前台灣居住問題。宣布之後輿論大譁,各方齊聲痛罵,除政策內容與過去七年推動的社會住宅、租金補貼並無二致,另針對符合標準的房貸戶,每戶一次性補貼三萬,預計補助55萬戶,用無殼族的納稅錢去補貼有房族的房貸利息,更有「劫貧濟富」之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負面聲浪那麼大,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疑慮。

以補貼三萬的標準,北市《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內容為,110年家戶所得合計於120萬元以內,原始核貸金額部分則分為高房價的台北市,為850萬元(總價約1200萬元)以下,其他縣市則是700萬元(總價約1000萬元)以下。根據聯徵中心統計,台灣有四分之一房貸戶貸款超過千萬,加上120萬家庭收入的標準,按此標準想申請者眾,卻看得到吃不到。真正實質受益者集中在中南部或是早期購買者,抑或是購買坪數相對小的購屋人,甚至不乏名下只有一戶,購置小宅出租但吃家裡的靠爸族。

其二,是發給標準與金額和相關認定缺乏合理性。

以內政部本次核定標準,概算一次性發給三萬元所能降低民眾的負擔程度,約莫是升息後所增加的金額的六到七倍,換句話說就是支付六到七個月增加的房貸利息,三萬元從何根據而來?是民眾的第一大問,不採中位數而採更偏低的家庭收入120萬元以下,標準和理由為何? 也讓外界費疑猜。

類似標準問題也出現在租屋補貼上。

當租屋補貼變得雨露均霑,且申請資格與標準極寬,幾乎到了只要是活人租屋就能申請補助的時候,這麼大筆錢是否花在刀口,答案不言可喻。這不僅可能產生假租約騙補貼的弊端,也枉費當時想藉著300億租金補貼建立租屋市場大數據的民間期待。

住宅三箭的社會住宅、租屋補貼與房貸補貼目前都已經在現行制度上運作,只需要優化過程,並透過細部調整就能達到效果。例如社會住宅與包租代管搭配,構築新的租屋市場架構;透過租屋補貼與租金強制登錄,能逐步健全非政府機制下的租屋市場,另外,亦可與財政部重新檢視稅法規範,是否有可能讓租金與所得稅分離,讓租金稅負更為單純,甚至直接在前期完稅,政府有收入,房東沒負擔,房客更安心本次爭議最多的三萬元補貼房貸利息,目前內政部與財政部早就有「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分別是200萬與800萬的額度,且行之有年,規範也在,若要補貼利息可以從這些管道直接下手,效率高、目標精準且費用少,只要廣為宣傳,效果不會差,也更對得起納稅人的血汗錢。

說到底,會讓外界產生選前買票的想法,不僅是時間點,合理性更是大家疑慮的所在,高房價問題與居住問題依舊無法解決,那麼再補貼多少錢,也不過就是一種短期刺激房市,產生更多後患的多巴胺,不是長期穩定與健全房市的腦內啡。

既然把政策名為箭,就要知道射箭是門藝術,愛神的箭射在人的心坎上,安倍的箭射在經濟的轉折,那內政部的住宅三箭究竟想要射在哪邊?要產生甚麼樣的效果?才能不負百姓所託,主事者或許得好好想想。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