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45歲李小姐職場上是拼命三娘,下班後更是三鐵高手,不料去年意外發現脾臟長腫瘤,醫師原建議全脾切除,但她希望可以保全脾臟免疫力功能,決定尋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葉俊杰主任協助,改採「脾臟切除後自體移植手術」,術後恢復神速,讓她開心直說:有信心再挑戰個人最佳紀錄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擔任傳統產業高階主管的李小姐表示,本身平時很喜歡運動,多年來也都會四處報名參加三鐵比賽,「原本以為自己是健康寶寶」,沒想到去年底安排北部醫院健康檢查,醫師掃腹部超音波時突然告知:「你的脾臟有異常現象,建議盡快門診追蹤」,讓她當下感到十分訝異,連忙趕緊回診。


果然醫師看完檢查影像之後,確認是脾臟腫瘤,大小約為6公分,雖然現階段無法判斷良性或惡性,加上她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但醫師仍建議安排手術切除為宜,避免腫瘤持續擴大,否則萬一腫瘤撐破血管造成腹內出血,恐怕會有嚴重後遺症,甚至有生命危險。


李小姐雖然不排斥手術,但她希望未來仍可保持高強度的運動模式,加上上網搜尋後,發現脾臟對於人體免疫力扮演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期待能以部分切除取代全脾臟切除,經不斷搜尋相關資料,最後決定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求助。


葉俊杰指出,脾臟位於腹腔內胰臟尾端,成人脾臟長度約7-12公分,主要是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化紅血球及免疫等功能,尤其脾臟具有宛如「空氣濾清器」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病菌,尤其是有莢膜的細菌,如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易致死細菌,是人體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


葉俊杰表示,脾臟腫大原因很多,包括嚴重撞擊出血、感染、紅血球結構異常以及癌細胞侵犯等,一旦開始腫大,脾臟就會逐漸壓迫到鄰近器官,產生腹脹、左腹痛或胸痛等症狀,因此需找出腫大原因對症下藥;經再次透過超音波及斷層掃描後,診斷患者疑似罹患「脾臟錯構瘤」。


經考量患者本身需求及身體狀況後,決定以微創腹腔鏡執行「脾臟切除後合併自體移植手術」,先將脾臟全切除,術中確認無惡性病灶,再摘取正常脾臟部分約5塊、每個約4公分,採取自體移植方式植入腹部大網膜腔內,後續只要能保有25%的脾臟,就能維持原有免疫力,生活功能不受影響。


日前患者回診時除了感謝醫師外,也開心透露等體力恢復後就會恢復三鐵練習,啟動上山下海的旅程。


葉俊杰也提醒,脾臟與肝臟都屬於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加上脾臟腫瘤一般沒有明顯症狀,若沒有合併脾臟腫大的情況下,往往得靠檢查才能察覺脾臟有異狀而揪出病症,建議民眾可以透過例行性健檢掌握自己的健康,避免病情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