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世代之爭越演越烈,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不斷放話挑戰立委費鴻泰,結果引來同選區的資深議員秦慧珠參戰,指國民黨被這些「喜歡吵鬧的小雞」牽著鼻子走。除此之外,北市議員游淑慧、張斯剛也已經表態要挑戰立委,引發外界質疑明年立委選舉,國民黨議員可能出現「落跑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費鴻泰是5連任的立委,在不分藍綠立委的排名都算是非常資深的,和費鴻泰同梯的前民進黨立委管碧玲,這波內閣改組就轉任海委會主委了,但國民黨立委資歷和費鴻泰一樣、甚至更資深的還有好幾個。國民黨今天會爆發世代交替爭議的根本,也是源自於此。

這次和4年前的內閣改組,民進黨都被譏諷是「敗選者聯盟」,充滿了派系分贓的色彩。但也正因為有派系的緣故,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發展和成長,並非靠個人單打獨鬥,派系為了壯大實力的整體考量,會替成員找各種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人才的流動、世代交替也就自然會發生。

相形之下,國民黨在馬英九擔任黨主席之後,因為馬英九討厭派系,甚至把派系當成黑金的同義詞,所以極力打壓派系,結果導致黨內幾乎完全沒有競爭的機制和上升的管道,一切都是黨中央(馬英九)說了算。而馬英九也同樣不喜歡民選的立委和議員,所以立委和議員在國民黨內幾乎都沒有什麼機會和出路,少數得到馬英九重用的,結果反而往往都出事。

對於這次的風波,趙少康建議將費鴻泰和賴士葆列為不分區,其實也就是看到國民黨人才流動的問題。但這次的問題已經不只是徐巧芯、費鴻泰的恩怨,還有游淑慧、張斯剛也表態參選,未來還有大安區立委的席次,就不僅僅是世代交替,還涉及到政治人物和政黨對選民的承諾和責任。

政治人物的成長,理論上就應該按步就班、一階一階的來,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才能承擔更高的位置,所以議員轉戰立委、立委轉戰縣市長,本是天經地義之事。這無論對政黨本身的發展或民眾利益、民主品質提升來講,都是好事。但無論政黨或政治人物,都必須兼顧對選民的承諾和觀感。

早年民進黨曾有「二分之一條款」,擔任公職任期如果沒有過半,不得參與其他公職的初選(可以被徵召)。民進黨雖然在2006年以「不利拓展政治版圖」為由廢除該條款,但重視政黨與選民承諾的精神,還是值得參考。現任的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在2018年就放棄競選議員連任,直接投入隔年的立委補選;立委莊瑞雄則是在2014年9月就請辭台北市議員,隔年參選屏東縣的立委。

任何人身為黨員,都有參選的權力,但所謂的「從政黨員」,除了權力之外,對政黨還有更多的義務。國民黨今天該自問的是,國民黨究竟怎樣看待自己和從政黨員對選民的承諾,王鴻薇參與立委補選或許是不得不然,但林奕華已經確定出任台北市副市長,卻拖延辭職時間,技術性「沒收」立委補選,讓大安區民眾沒有立委可以服務、為其喉舌,國民黨也沒有給民眾任何交代。

即便從政黨利益的角度出發,議員轉戰立委也該有不同的考量。以王鴻薇投入立委補選來講,國民黨是少了一個議員、多了一個立委,其中的利弊得失很好判斷;游淑慧、張斯剛想要轉戰立委,因為該選區現任立委都是民進黨,也接近這個狀況,但國民黨若提名其他人也能勝選,不損失議員席次才是政黨利益最大化。

而徐巧芯挑戰費鴻泰或將來有議員挑戰賴士葆,則屬於在優勢選區的內耗,若議員挑戰現任立委成功並當選,則國民黨就只是損失一席議員而以;若議員初選贏了現任立委、卻輸了大選,國民黨就損失了一席立委,但議員本身卻沒有任何損失。

當然,這不能成為現任優先的理由,如果過度保障現任者,必然會導致懈怠、競爭力降低、最終落選。但類似議員轉戰立委的情況,政黨仍應該有適當的機制,來平衡人才養成與選民承諾,同時避免過多不必要的內耗,導致政黨利益、社會觀感雙輸。但如今的國民黨卻是把公職個人的利益、恩怨,放在政黨發展需求之上,每個人都一副把立委當成囊中物的姿態,眼中哪裡還看得到選民?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