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本文作者楊昌順為精神健康醫學科、精神科專科醫生,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最常遇見的類型,就是即便想刻薄也提不起勇氣、所謂「謹小慎微」的人,他們陳述的問題也幾乎都一樣——往往煩惱該怎麼做才能取悅對方、非常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也很容易因為對方的評價而受到傷害。他們抱怨自己這麼在乎對方、關心對方,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進而感到傷心,雖然因此討厭對方,但沒有他又活不下去。按照這些人的心理活動又可以細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對人際關係抱有太高的期望。以前有個人老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很容易心生膽怯,所以找我進行心理諮商。
小時候他就時常拿比自己家境好的小孩做比較,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學歷高的人、工作好的人,到態度沉著的人、認真生活的人,都成了他比較的對象。當然,每個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會感到羨慕,同時也會覺得自己很沒出息,但如果這種感覺強烈到妨礙日常生活的話,就會形成問題。
他說,原因似乎在於他對自我的肯定過低,所以我問:「你認為的自我肯定是什麼?」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我想成為不用刻意做什麼,就能得到眾人喜愛的人。」聽到這話,我只能回答他:「精神方面的心理諮商,換句話說就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的治療。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他人喜愛的人,自我肯定為什麼要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喜愛上呢?」
像這樣乍看之下顯得畏首畏尾的人當中,有的人真的對愛、認同、依賴有無限的渴望,而這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常小心翼翼地看別人的臉色。人可以拿自己和他人互相比較,但若因此變得過度膽怯的話,就得先審視自己的欲望系統。
第二種心理類型就是嚴重的自卑感。如果深感自卑,就會覺得別人看起來都比自己強。但是,我們是靠什麼來判斷別人強於自己的呢?通常會拿外貌或口才等外在條件做為判斷的標準,而且如果太重視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將對方當成偶像、貶低自己的情感,最後在各方面都變得畏首畏尾。
第三種心理類型是經常抱持負面心態,事先想到不好的地方去。有一次我和久居國外歸來的朋友見面,過程中,朋友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他接起後用英語說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掛掉電話後說的話卻讓我忍不住大吃一驚——在他聽電話的時候,他一直很在意我會不會有「我的天,這人在國外住了這麼久,英語還這麼爛」的想法。但其實我根本沒在聽他講電話。就像這樣,因為負面的想法而變得謹小慎微的類型,通常對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有很高的期待,因此當他們失敗或犯錯時,心裡也會非常難受或備感羞恥,萬一不小心得罪了別人,也會一直擔心那個人會不會討厭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
有個人一旦外出,就會擔心家裡的人,見了家人又擔心朋友,後來,我問了這個總是戰戰兢兢過日子的人:「大家會照顧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所有人呢?」結果他的回答是:「我覺得如果我不照顧好他們,他們會很辛苦。」負面思維越多的人,越會基於責任感,認為自己如果不為他人做點什麼,對方就會過得不好,因此越容易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點是,不管是謹小慎微型、冷漠型,還是自我中心型的人,其深層心理幾乎都是一樣的——原因都出於他們心中,想成為在所有方面,都值得眾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獲得大家認同的人。只不過謹小慎微型的人會希望藉由對方認同自己是個好人,來滿足這種心理;冷漠型的人因為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就會和他人保持距離;自我中心型的人則會為了避免受傷,而過度地自我防衛。從某方面來說,謹小慎微型的人可說是最老實,自我防衛的高牆也最脆弱的類型,因此更容易,也更常受到傷害。
對這些人,我會建議他們改變自我的看法,別忘了,或許你現在面對的人,其實也像你怕他一樣地怕你。進一步來說,如果有人不和你聯絡,理由可能是討厭你,但也可能是他有難言之隱。另外,雖然拒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問題,但我認為,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採取自己能負責任的範圍內,盡力而為的態度,也會有所幫助。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會對因害怕人際關係而變得謹小慎微的人說:「請在腦海中想想以下三個問題——我現在最在意的人,是臨終時會在我身邊的人?是我在臨終那一刻最想見到的人?還是我有困難時可以請求幫助的人?」當被問到這幾個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說這三種情況都不適用。既然如此,有必要為了討好對方而費盡心思到這種地步嗎?
本文摘選自《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圓神出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6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種類型是對人際關係抱有太高的期望。以前有個人老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很容易心生膽怯,所以找我進行心理諮商。
小時候他就時常拿比自己家境好的小孩做比較,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學歷高的人、工作好的人,到態度沉著的人、認真生活的人,都成了他比較的對象。當然,每個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會感到羨慕,同時也會覺得自己很沒出息,但如果這種感覺強烈到妨礙日常生活的話,就會形成問題。
他說,原因似乎在於他對自我的肯定過低,所以我問:「你認為的自我肯定是什麼?」沒想到他的回答是:「我想成為不用刻意做什麼,就能得到眾人喜愛的人。」聽到這話,我只能回答他:「精神方面的心理諮商,換句話說就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的治療。現實中幾乎不存在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他人喜愛的人,自我肯定為什麼要建立在他人對自己的喜愛上呢?」
像這樣乍看之下顯得畏首畏尾的人當中,有的人真的對愛、認同、依賴有無限的渴望,而這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常小心翼翼地看別人的臉色。人可以拿自己和他人互相比較,但若因此變得過度膽怯的話,就得先審視自己的欲望系統。
第二種心理類型就是嚴重的自卑感。如果深感自卑,就會覺得別人看起來都比自己強。但是,我們是靠什麼來判斷別人強於自己的呢?通常會拿外貌或口才等外在條件做為判斷的標準,而且如果太重視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將對方當成偶像、貶低自己的情感,最後在各方面都變得畏首畏尾。
第三種心理類型是經常抱持負面心態,事先想到不好的地方去。有一次我和久居國外歸來的朋友見面,過程中,朋友的手機來電鈴聲響起,他接起後用英語說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掛掉電話後說的話卻讓我忍不住大吃一驚——在他聽電話的時候,他一直很在意我會不會有「我的天,這人在國外住了這麼久,英語還這麼爛」的想法。但其實我根本沒在聽他講電話。就像這樣,因為負面的想法而變得謹小慎微的類型,通常對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有很高的期待,因此當他們失敗或犯錯時,心裡也會非常難受或備感羞恥,萬一不小心得罪了別人,也會一直擔心那個人會不會討厭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
有個人一旦外出,就會擔心家裡的人,見了家人又擔心朋友,後來,我問了這個總是戰戰兢兢過日子的人:「大家會照顧自己,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所有人呢?」結果他的回答是:「我覺得如果我不照顧好他們,他們會很辛苦。」負面思維越多的人,越會基於責任感,認為自己如果不為他人做點什麼,對方就會過得不好,因此越容易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中。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點是,不管是謹小慎微型、冷漠型,還是自我中心型的人,其深層心理幾乎都是一樣的——原因都出於他們心中,想成為在所有方面,都值得眾人豎起大拇指稱讚、獲得大家認同的人。只不過謹小慎微型的人會希望藉由對方認同自己是個好人,來滿足這種心理;冷漠型的人因為不想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傷害,就會和他人保持距離;自我中心型的人則會為了避免受傷,而過度地自我防衛。從某方面來說,謹小慎微型的人可說是最老實,自我防衛的高牆也最脆弱的類型,因此更容易,也更常受到傷害。
對這些人,我會建議他們改變自我的看法,別忘了,或許你現在面對的人,其實也像你怕他一樣地怕你。進一步來說,如果有人不和你聯絡,理由可能是討厭你,但也可能是他有難言之隱。另外,雖然拒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問題,但我認為,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採取自己能負責任的範圍內,盡力而為的態度,也會有所幫助。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會對因害怕人際關係而變得謹小慎微的人說:「請在腦海中想想以下三個問題——我現在最在意的人,是臨終時會在我身邊的人?是我在臨終那一刻最想見到的人?還是我有困難時可以請求幫助的人?」當被問到這幾個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會搖頭說這三種情況都不適用。既然如此,有必要為了討好對方而費盡心思到這種地步嗎?
本文摘選自《我決定刻薄地生活: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打動人心的關係心理學》,圓神出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6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