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 2022 年已約莫一個月,各家車廠與媒體也紛紛結算去年的年度汽車銷售,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是電動汽車佔比,在諸多品牌不約而同的以電動車元年稱呼的 2022 年,台灣電動車市場除了帳面上所看到的 1.6 萬銷售數據、Tesla 再度獨佔鰲頭以外,還有什麼趨勢與現象值得關注?在迎接兔年工作的首日,就讓我們就這篇分析文來展開。
從 2021 年 449,854 輛的台灣年度汽車銷售總量到 2022 年的 429,731 輛,很明顯的受到晶片、貨運、戰爭等已被報導多次的因素,2022 年台灣汽車銷售呈現萎縮態勢,但其中電動車的佔比從 2021 年以 7,064 輛的 1.57% 成長到 2022 年 3.75% 的 16,120 輛,超過兩倍的成長率,顯見這電動車元年似乎有這麼一回事,且從參與市場的車單來說,更明顯多元化,其中更著重在如Hyundai、Kia、Toyota 與 Subaru 等一般品牌的加入,讓電動車不再只著重在豪華品牌領域,更逐漸切入市場主力消費核心,讓電動車不再只是有錢人的玩具、不再只是打高空的玩意兒,相信在今年當售價百萬內的 Luxgen n7 加入後,電動車在台灣將能更被主流市場所重視。
Tesla 說第二,沒人能說第一
2021 年台灣電動汽車 7,064 輛銷售中,其中 Teala 佔了 5,632 輛,其中主要集中在 Model 3(5,607)輛,而到了 2022 年的 16,120 輛中,則分別由 Model 3 的 7,931 與 Model Y 的 3,644 輛所貢獻,其中 Model Y 在 12 月就貢獻了 3,598 輛,一如 Tesla 的特色,累積多個月的訂單量在船期到港後一個月全數宣洩,從此後來居上的趨勢極有可能會在 2023 年取代 Model Y成為台灣最暢銷電動車款,但是這是建立在順利交車的前提上,不然以Tesls 習慣的「單打雙不打」特色,年度電車暢銷寶座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唯一確定的是,冠軍應該還是會在Tesla 手上。
Tesla 仍舊是電車大宗,在 2021 年僅有 1,432 輛「非 Tesla」品牌電動車掛牌上路,而在 2022 年其他品牌則稍有起色,4,545 輛非 Tesla 品牌電動車受到消費者青睞,也就是 Tesla 在電動車市場占比從 2021 年的79.7%,下滑到 2022 年的 71.8%,雖然呈現萎縮趨勢,但首先,若 Model Y 能在 2023 年火力全開,2023 年 Tesla 仍舊有可能呈現市場占比上揚的趨勢,其次,其他非 Tesla 品牌若能拋開過往的不利因素積欠訂單如期交付,Tesla 陣營與非 Tesla 陣營的板塊爭搶戲碼,才會很精彩。
如果你不愛 Tesla?別擔心,你的選擇越來越多
說到了非 Tesla 陣營,在 2021年,一如上文所述,主要是圍繞在豪華品牌的表現,如 Porsche Taycan 交出了800 輛成績站上亞軍,第三名則為 Audi e-tron Sporback 的 157 輛,其餘則皆為十位數甚至僅有個位數的銷售成績,顯見除了 Porsche與 Audi 以外,在 2021 年其他品牌所出的電動車似乎都還不成氣候。
但到了 2022 年,非 Tesla 陣營熱鬧了許多,雖然除了 Tesla 以外仍沒有達到千位數的品牌,但至少百位數的銷售成績除了先前的 Porsche 與 Audi 以外,還多了 BMW、Volvo、Kia、Hyundai、Mercedes-Benz、Toyota、Nissan 等(以銷售成績排序),也剛好在 2022 年台灣電動汽車銷售品牌排行中,前十名都有百位數以上成績,如下表所述:
2022 年台灣電動汽車市場品牌銷售排名
豪華品牌仍是主流 雙B競爭已成絕響?
表格之中可以發現,原本名列亞、季軍的 Porsche 與 Audi,2022 年竟然下滑至第五與第六名,取而代之的是從 2022 年才開始重新加入戰局的 BMW,以及銷售能量爆發的 Volvo,說明了在 2022 年台灣電動車市場依舊是豪華品牌掛帥。不過從這兩個品牌,似乎有些值得觀察的現象可供分享。
早從多年前就以 i 子品牌搶佔電動市場的 BMW,都會掀背小車 i3 與跑車定位的 i8 似乎無法獲得市場共鳴,一是當時電動車風氣仍未成氣候,二則是兩款車或許都非市場銷售主力。反觀以主流的休旅車登台的 BMW iX,除了直接切入豪華品牌銷售主流的中型休旅車以外,與過去 BMW 大相徑庭的外型與設計風格,完全切中了當前「喜新厭舊」的電動車購買族群口味, 所謂的新,代表的是與傳統油車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操控介面等,iX 身上讓過去忠實 BMW 迷所反感的元素卻成為了電車市場的亮點,以車型銷售而言,iX 於 2022年累積了 728 輛訂單,僅次於 Model 3 與 Model Y 成為第三名,就是最好證明。
除了休旅車以外,BMW 還有什麼讓車迷喜愛的特色?運動轎跑車當然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也說明了為何 i4 雖然不如 iX 是以純電車誕生為基礎(i4 立基於 4 系列 Gran Coupe 車系),但也能以 230 輛的成績獲得年度電動車型銷售第八名成績,但箇中關鍵,應該還是如先前試車報導中所述,255 萬的代價就能一舉獲得 BMW 品牌光環、340hp 最大馬力、0-100km/h 零百加速實力、原廠宣稱的 493~590km 續航里程等表現 ,這過去在 BMW 難以購得的極高 CP 值,或許對比 Tesla Model 3 不一定勝出,但至少對仍抱有傳統品牌情結、需要對家中親友交代的買家而言,是個極佳選擇了。
延伸閱讀:除了迷人的加速,BMW i4 x eDrive40 還有啥讓人傾心的?
在 BMW 上靈光的銷售方程式,在 Volvo 上似乎就不一定萬用了,以 653 輛成績在 2022 年電動車型銷售排行榜上獲得第四名的 Volvo XC40 Recharge 車型,若再加上斜背分身 C40 Recharge,更是讓 Volvo在電動車品牌銷售排行榜推上第三名的功臣,相較於 Volvo 油車而言,XC40 Recharge 並沒有如 iX對比 X5 般大破大立的改革,而是僅有外部細微的差異與動力系統的改變,說明了 Volvo 的買家們或許仍走得是傳統路線,期望維持既有油車使用介面習慣的基礎上,接受全電車的驅動特色。或許這一部分也須歸功於近年來 Volvo 品牌對於消費者的不斷溝通,電車未來對於 Volvo 而言是一步步紮實的循序漸進,而不是像換臉般的一翻就來新面孔。
相較於死對頭 BMW 而言,Mercedes-Benz 的電車之路看起來目前走得是掙扎許多的。接受了 EQC 車型上的挫敗之後,2022 年台灣賓士也終於迎來了 Mercedes-EQ 此電動車子品牌旗下相對較完整的陣容,包含了EQS、EQE、EQA 與 EQB,但很可惜的,除了 EQS 繳出了 147 輛年銷成績以外,其餘EQB(76 輛)、EQA(20 輛)、EQE(13 輛)等,都算是個挺慘淡的數字,或許台灣賓士在 2022 年仍能以各種不利因素當作理由,但當對手都已衝上季軍,台灣賓士還能用此理由搪塞多久?希望在 2023 年如EQE / EQS SUV 等主力休旅車型紛紛登台後,那過去熟悉的雙 B 對決戲碼,能在今年再度上演。
延伸閱讀:當 AMG 電氣化,還會是那讓人心醉的癲狂機器嗎?Mercedes-AMG EQE 43 4MATIC 試駕
逐漸切入市場核心 一般品牌電動車才是希望
分析完了豪華品牌戰況,2022 年對於台灣電動車市場更重要的,莫過於就是一般品牌電動車的大舉登台,其中Kia 以一輛實力驚人的 EV6 就登上了 2022 年電動車品牌銷售排行榜第四名,EV6也獲得了電動車型銷售排行榜上獲得第五名,契合電動車買家胃口的前衛表現、越級實力的充電效率等都是關鍵,但若台灣森那美起亞汽車所言屬實,2023 年首波配額一開賣就完售,如果可以維持正常產能與銷售能量,相信 2023 年的 Kia 電動車實力絕對不僅如此,別忘了,還有今年第四季會發表的 EV9 車型,或許對今年的銷售數據幫助不大,但放眼未來,絕對是一名悍將。
深受產能所苦的,當然也包含 Hyundai Ioniq 5,同樣是難以消化訂單的狀況,但也讓其在 2022 年繳出了 266 輛、車型排名第七的成績,也讓 Hyundai 在品牌排名站上第七名位置。Hyundai 同樣於今年也有重要電動車型推出,轎跑車型定位的 Ioniq 6 是否能與 Ioniq 5 讓 Hyundai 推上排名更高順位?絕對讓人期待。
反觀傳統大廠 Toyota 與 Nissan 則是相對辛苦的,Toyota 旗下的 bZ4X 登場後面臨的產品瑕疵危機雖然已順利解決,但也讓其在原本要大展身手的 2022 年以平淡收場,連帶的雙生車 Subaru Solterra 也難以發揮,年度銷售僅有 56 輛,而 Nissan 則是靠 Leaf 的 2023 年式車款稍稍增加存在感,但也僅止於 9 月發表時稍有起色,整年度僅有 110 輛的銷售成績而言,對比大張旗鼓的韓系品牌,Nissan 仍難在電動車領域有發揮空間。
延伸閱讀:針對輪圈螺栓進行更換修正,Toyota bZ4X 發出免費召回通知
延伸閱讀:價格最高達 139 萬元,Nissan 23 年式 Leaf 發表上市
2022年台灣電動汽車市場車型銷售排名
除了前十名 小眾電動車也有亮眼明星
在排行榜中,除了前十名以外,其實也有些讓人玩味的數據,如中華汽車所推出的 e-Veryca,銷售表現其實比想像中還好,當然不可不提其與政府單位的合作,如與業者合作提供 22輛 e-Veryca 供金門當地遊客租賃;而耕於市場多年的 Jaguar i-Pace 雖然擁有不俗實力,但礙於品牌小眾化,年銷量僅能達到 47 輛,銷售數據與產品實力完全不成正比。而過去擁有相當高知名度的精品級掀背小車所推出的電動版本如 Mini Cooper SE 與 Fiat 500e 其實也都有超乎預期的銷售表現,其中 Mini Cooper SE 達到了 85 輛,還勝過 Mercedes-Benz EQB 以外,由貿易商 PIT Select 挪威特國際所引進的 Fiat 500e 也成為小眾電車的代表,未來 2GameSome 也將有實際試駕與採訪報導,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台灣自製第一台電動商用車 中華菱利 e-VERYCA 登陸金門
延伸閱讀:獨樹一格之餘,能成就我們的日常生活嗎?Jaguar I-PACE 一日北南長測!
電動車要成未來?諸多疑問要先解開!
從 2021 年至 2022 年的台灣電動汽車銷售分析,可以確定的是電動車趨勢難擋,雖然佔比仍無法與傳統油車一較高下,但至少在選擇性上已好上許多,且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更易負擔的電動車款也將逐年增加。不過就如同當前國際上針對電動車未來所發出的聲浪,到底當前台灣所提供的電網架構是否能應付逐漸增加的電動車數量?電動車在整體使用週期相較於油車具環保優勢?電動車的使用成本相較油車真的更友善?台灣諸多傳統住宅要如何對應電動車的時代?諸多尚待解決的疑慮,需要眾車廠與政府與相當單位提出更有效率、更有效以及更為可信的解答與解決方案。而這些問題,未來我們也將另以文章探討。或許你不一定要選擇電動車,但對於這攸關你我生活的電動車未來,絕對需要你我更多的關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esla 說第二,沒人能說第一
2021 年台灣電動汽車 7,064 輛銷售中,其中 Teala 佔了 5,632 輛,其中主要集中在 Model 3(5,607)輛,而到了 2022 年的 16,120 輛中,則分別由 Model 3 的 7,931 與 Model Y 的 3,644 輛所貢獻,其中 Model Y 在 12 月就貢獻了 3,598 輛,一如 Tesla 的特色,累積多個月的訂單量在船期到港後一個月全數宣洩,從此後來居上的趨勢極有可能會在 2023 年取代 Model Y成為台灣最暢銷電動車款,但是這是建立在順利交車的前提上,不然以Tesls 習慣的「單打雙不打」特色,年度電車暢銷寶座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唯一確定的是,冠軍應該還是會在Tesla 手上。
Tesla 仍舊是電車大宗,在 2021 年僅有 1,432 輛「非 Tesla」品牌電動車掛牌上路,而在 2022 年其他品牌則稍有起色,4,545 輛非 Tesla 品牌電動車受到消費者青睞,也就是 Tesla 在電動車市場占比從 2021 年的79.7%,下滑到 2022 年的 71.8%,雖然呈現萎縮趨勢,但首先,若 Model Y 能在 2023 年火力全開,2023 年 Tesla 仍舊有可能呈現市場占比上揚的趨勢,其次,其他非 Tesla 品牌若能拋開過往的不利因素積欠訂單如期交付,Tesla 陣營與非 Tesla 陣營的板塊爭搶戲碼,才會很精彩。
如果你不愛 Tesla?別擔心,你的選擇越來越多
說到了非 Tesla 陣營,在 2021年,一如上文所述,主要是圍繞在豪華品牌的表現,如 Porsche Taycan 交出了800 輛成績站上亞軍,第三名則為 Audi e-tron Sporback 的 157 輛,其餘則皆為十位數甚至僅有個位數的銷售成績,顯見除了 Porsche與 Audi 以外,在 2021 年其他品牌所出的電動車似乎都還不成氣候。
但到了 2022 年,非 Tesla 陣營熱鬧了許多,雖然除了 Tesla 以外仍沒有達到千位數的品牌,但至少百位數的銷售成績除了先前的 Porsche 與 Audi 以外,還多了 BMW、Volvo、Kia、Hyundai、Mercedes-Benz、Toyota、Nissan 等(以銷售成績排序),也剛好在 2022 年台灣電動汽車銷售品牌排行中,前十名都有百位數以上成績,如下表所述:
2022 年台灣電動汽車市場品牌銷售排名
排名 | 品牌 | 年銷售總數 |
1 | Tesla | 11,575 |
2 | BMW | 958 |
3 | Volvo | 706 |
4 | Kia | 626 |
5 | Porsche | 579 |
6 | Audi | 405 |
7 | Hyundai | 367 |
8 | Mercedes-Benz | 266 |
9 | Toyota | 128 |
10 | Nissan | 110 |
表格之中可以發現,原本名列亞、季軍的 Porsche 與 Audi,2022 年竟然下滑至第五與第六名,取而代之的是從 2022 年才開始重新加入戰局的 BMW,以及銷售能量爆發的 Volvo,說明了在 2022 年台灣電動車市場依舊是豪華品牌掛帥。不過從這兩個品牌,似乎有些值得觀察的現象可供分享。
早從多年前就以 i 子品牌搶佔電動市場的 BMW,都會掀背小車 i3 與跑車定位的 i8 似乎無法獲得市場共鳴,一是當時電動車風氣仍未成氣候,二則是兩款車或許都非市場銷售主力。反觀以主流的休旅車登台的 BMW iX,除了直接切入豪華品牌銷售主流的中型休旅車以外,與過去 BMW 大相徑庭的外型與設計風格,完全切中了當前「喜新厭舊」的電動車購買族群口味, 所謂的新,代表的是與傳統油車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操控介面等,iX 身上讓過去忠實 BMW 迷所反感的元素卻成為了電車市場的亮點,以車型銷售而言,iX 於 2022年累積了 728 輛訂單,僅次於 Model 3 與 Model Y 成為第三名,就是最好證明。
除了休旅車以外,BMW 還有什麼讓車迷喜愛的特色?運動轎跑車當然也是重要的一環,這也說明了為何 i4 雖然不如 iX 是以純電車誕生為基礎(i4 立基於 4 系列 Gran Coupe 車系),但也能以 230 輛的成績獲得年度電動車型銷售第八名成績,但箇中關鍵,應該還是如先前試車報導中所述,255 萬的代價就能一舉獲得 BMW 品牌光環、340hp 最大馬力、0-100km/h 零百加速實力、原廠宣稱的 493~590km 續航里程等表現 ,這過去在 BMW 難以購得的極高 CP 值,或許對比 Tesla Model 3 不一定勝出,但至少對仍抱有傳統品牌情結、需要對家中親友交代的買家而言,是個極佳選擇了。
延伸閱讀:除了迷人的加速,BMW i4 x eDrive40 還有啥讓人傾心的?
在 BMW 上靈光的銷售方程式,在 Volvo 上似乎就不一定萬用了,以 653 輛成績在 2022 年電動車型銷售排行榜上獲得第四名的 Volvo XC40 Recharge 車型,若再加上斜背分身 C40 Recharge,更是讓 Volvo在電動車品牌銷售排行榜推上第三名的功臣,相較於 Volvo 油車而言,XC40 Recharge 並沒有如 iX對比 X5 般大破大立的改革,而是僅有外部細微的差異與動力系統的改變,說明了 Volvo 的買家們或許仍走得是傳統路線,期望維持既有油車使用介面習慣的基礎上,接受全電車的驅動特色。或許這一部分也須歸功於近年來 Volvo 品牌對於消費者的不斷溝通,電車未來對於 Volvo 而言是一步步紮實的循序漸進,而不是像換臉般的一翻就來新面孔。
相較於死對頭 BMW 而言,Mercedes-Benz 的電車之路看起來目前走得是掙扎許多的。接受了 EQC 車型上的挫敗之後,2022 年台灣賓士也終於迎來了 Mercedes-EQ 此電動車子品牌旗下相對較完整的陣容,包含了EQS、EQE、EQA 與 EQB,但很可惜的,除了 EQS 繳出了 147 輛年銷成績以外,其餘EQB(76 輛)、EQA(20 輛)、EQE(13 輛)等,都算是個挺慘淡的數字,或許台灣賓士在 2022 年仍能以各種不利因素當作理由,但當對手都已衝上季軍,台灣賓士還能用此理由搪塞多久?希望在 2023 年如EQE / EQS SUV 等主力休旅車型紛紛登台後,那過去熟悉的雙 B 對決戲碼,能在今年再度上演。
延伸閱讀:當 AMG 電氣化,還會是那讓人心醉的癲狂機器嗎?Mercedes-AMG EQE 43 4MATIC 試駕
逐漸切入市場核心 一般品牌電動車才是希望
分析完了豪華品牌戰況,2022 年對於台灣電動車市場更重要的,莫過於就是一般品牌電動車的大舉登台,其中Kia 以一輛實力驚人的 EV6 就登上了 2022 年電動車品牌銷售排行榜第四名,EV6也獲得了電動車型銷售排行榜上獲得第五名,契合電動車買家胃口的前衛表現、越級實力的充電效率等都是關鍵,但若台灣森那美起亞汽車所言屬實,2023 年首波配額一開賣就完售,如果可以維持正常產能與銷售能量,相信 2023 年的 Kia 電動車實力絕對不僅如此,別忘了,還有今年第四季會發表的 EV9 車型,或許對今年的銷售數據幫助不大,但放眼未來,絕對是一名悍將。
深受產能所苦的,當然也包含 Hyundai Ioniq 5,同樣是難以消化訂單的狀況,但也讓其在 2022 年繳出了 266 輛、車型排名第七的成績,也讓 Hyundai 在品牌排名站上第七名位置。Hyundai 同樣於今年也有重要電動車型推出,轎跑車型定位的 Ioniq 6 是否能與 Ioniq 5 讓 Hyundai 推上排名更高順位?絕對讓人期待。
反觀傳統大廠 Toyota 與 Nissan 則是相對辛苦的,Toyota 旗下的 bZ4X 登場後面臨的產品瑕疵危機雖然已順利解決,但也讓其在原本要大展身手的 2022 年以平淡收場,連帶的雙生車 Subaru Solterra 也難以發揮,年度銷售僅有 56 輛,而 Nissan 則是靠 Leaf 的 2023 年式車款稍稍增加存在感,但也僅止於 9 月發表時稍有起色,整年度僅有 110 輛的銷售成績而言,對比大張旗鼓的韓系品牌,Nissan 仍難在電動車領域有發揮空間。
延伸閱讀:針對輪圈螺栓進行更換修正,Toyota bZ4X 發出免費召回通知
延伸閱讀:價格最高達 139 萬元,Nissan 23 年式 Leaf 發表上市
2022年台灣電動汽車市場車型銷售排名
排名 | 品牌 | 年銷售總數 |
1 | Tesla Model 3 | 7,931 |
2 | Tesla Model Y | 3644 |
3 | BMW iX | 728 |
4 | Volvo XC40 Recharge | 653 |
5 | Kia EV6 | 626 |
6 | Porsche Taycan | 445 |
7 | Hyundai Ioniq 5 | 266 |
8 | BMW i4 | 230 |
9 | Audi e-tron Sportback | 196 |
10 | Mercedes-Benz EQS | 147 |
11 | Porsche Taycan Cross Turismo | 134 |
12 | Toyota bZ4X | 128 |
13 | Nissan Leaf | 110 |
14 | Audi e-tron | 107 |
15 | Audi e-tron GT | 102 |
16 | Hyundai Kona Electric | 101 |
17 | Lexus UX300e | 90 |
18 | CMC e-Veryca | 86 |
19 | Mini Cooper SE | 85 |
20 | Mercedes-Benz EQB | 76 |
21 | Subaru Solterra | 56 |
22 | Volvo C40 Recharge | 53 |
23 | Jaguar i-Pace | 47 |
24 | Peugeot e-2008 | 17 |
25 | Mercedes-Benz EQA | 20 |
26 | Mercedes-Benz EQE | 13 |
27 | Fiat 500e | 10 |
27 | Mercedes-Benz EQC | 10 |
29 | Honda e | 5 |
30 | Volkswagen Golf e | 2 |
31 | Ssangyong Korando e-Motion | 1 |
在排行榜中,除了前十名以外,其實也有些讓人玩味的數據,如中華汽車所推出的 e-Veryca,銷售表現其實比想像中還好,當然不可不提其與政府單位的合作,如與業者合作提供 22輛 e-Veryca 供金門當地遊客租賃;而耕於市場多年的 Jaguar i-Pace 雖然擁有不俗實力,但礙於品牌小眾化,年銷量僅能達到 47 輛,銷售數據與產品實力完全不成正比。而過去擁有相當高知名度的精品級掀背小車所推出的電動版本如 Mini Cooper SE 與 Fiat 500e 其實也都有超乎預期的銷售表現,其中 Mini Cooper SE 達到了 85 輛,還勝過 Mercedes-Benz EQB 以外,由貿易商 PIT Select 挪威特國際所引進的 Fiat 500e 也成為小眾電車的代表,未來 2GameSome 也將有實際試駕與採訪報導,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台灣自製第一台電動商用車 中華菱利 e-VERYCA 登陸金門
延伸閱讀:獨樹一格之餘,能成就我們的日常生活嗎?Jaguar I-PACE 一日北南長測!
電動車要成未來?諸多疑問要先解開!
從 2021 年至 2022 年的台灣電動汽車銷售分析,可以確定的是電動車趨勢難擋,雖然佔比仍無法與傳統油車一較高下,但至少在選擇性上已好上許多,且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更易負擔的電動車款也將逐年增加。不過就如同當前國際上針對電動車未來所發出的聲浪,到底當前台灣所提供的電網架構是否能應付逐漸增加的電動車數量?電動車在整體使用週期相較於油車具環保優勢?電動車的使用成本相較油車真的更友善?台灣諸多傳統住宅要如何對應電動車的時代?諸多尚待解決的疑慮,需要眾車廠與政府與相當單位提出更有效率、更有效以及更為可信的解答與解決方案。而這些問題,未來我們也將另以文章探討。或許你不一定要選擇電動車,但對於這攸關你我生活的電動車未來,絕對需要你我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