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動信用卡大數據應用分析,今(28)日分享成果「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之消費樣態大數據分析」,疫情逐漸解封後,111年度(截至10月底止)民眾使用信用卡的簽帳金額已成長至533萬筆,是近5年新高,預估全年度可達652萬筆,而金額亦可成長至500億元;在醫院及診所刷卡的消費族群以女性居多,診所主要集中在30歲至49歲間,醫院以40歲以上為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管會指出,為積極推動大數據應用,利用政府開放資料配合民間創意整合運用,以提升政府施政效能,金管會自104年起與周邊機構共同推動大數據資料開放及運用計畫。其中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自105年10月起建構「信用卡交易統計及分析資料」平台,提供使用者以更多維度進行我國信用卡持卡人的消費樣態交叉分析。

金管會表示,民眾在醫院及診所看診,最常使用的支付工具仍為現金,而便利性「如影隨形的行動支付」,卻未能在醫療支出發揮效益,甚為可惜,因此聯卡中心「公務機關信用卡繳費平台」自106年建置完成後,率先將信用卡支付導入公立醫療院所中,期能改善公立醫療院所仍只受理現金的交易方式。

目前聯卡中心已完成「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之消費樣態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疫情爆發前,108年度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簽帳筆數為507萬筆、金額為新台幣490億元。

109年與110年全球與我國疫情較為嚴峻期間,簽帳筆數增加至515萬筆,簽帳金額則下滑至432億元,而疫情逐漸解封後,111年度(截至10月底止)民眾使用信用卡的簽帳金額已成長至533萬筆,是近5年新高,預估全年度可達652萬筆,而金額亦可成長至500億元。

金管會指出,我國醫療體系大致可分類為醫院及診所,以107年至111年10月醫院與診所的信用卡簽帳筆數的占比進行比較,醫院占整體份額達8成以上,而診所占比則不到2成。

金額部分,診所接受信用卡支付的簽帳金額占比從107年起占整體份額的25%,到111年已成長至34%,而醫院的簽帳金額占比則呈現下降趨勢。進一步分析,診所可以受理信用卡支付的交易多為醫美、健檢、牙科與眼科等自費項目較高的交易類別,多數一般診所的掛號及醫療費用則並未接受信用卡付款,仍以使用現金支付為大宗;而醫院由於看病者眾及作業需求,近年來陸續支援多種信用卡支付方式,故受理信用卡的比率相對較診所高。

另細究醫院與診所的單筆簽帳金額,以及各金額區間簽帳筆數占比後可知,民眾在醫院的信用卡單筆簽帳金額逐年下滑(從107年的9,575元一路走低至111年的6,016元),但小額支付筆數占比逐年提高(單筆消費500元以下的筆數占醫院整體簽帳筆數,從107年的32.2%成長至111年的45%),此消費樣態或可看出民眾在醫院使用信用卡支付小額費用(如掛號費)的比例已逐漸提高。

另以持卡人性別及年齡分析,於醫院及診所刷卡支付的消費族群主要均以女性較多,醫院占比為6成、診所占比為7成;消費年齡層方面,診所主要集中在30歲至49歲間,占比約6成,而醫院則是40歲以上年齡層占7成以上,可知診所的消費族群相較醫院更加年輕化。

金管會表示,雖然目前信用卡支付在醫院及診所的普及程度未獲得明顯的成長,但近3年的疫情讓金融支付科技滲透進醫院及診所似有方興未艾的成長潛力,未來虛擬健保卡、視訊看診、電子處方箋與行動支付等服務整合在一起,醫療服務的觸及範圍將不僅限於實體院內,臨櫃的掛號、看診、領藥與繳費等就醫流程將可數位化串聯,尤其整合各醫院資訊系統作集中式導入,成為是否可落實行動支付在醫院及診所落地生根的關鍵因素,而支付作為數位化流程的最後一哩路,若能深化於醫療產業間,相信能讓民眾的醫療體驗更加完善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