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造訪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館的粉絲們,都已經發現「圓寶」跟姊姊一樣,熱衷在對茄冬樹的探索,只要到戶外活動場,就會爬到樹上大啖茄冬果實,享受茄冬果的美好滋味,常常在樹上或坐、或扭、或卡或伸展動輒一兩個小時,十分愜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月19日上午,圓寶在眾多粉絲眼前照例攀爬上茄苳樹,為了採食更接近樹梢末端的果實,竟壓斷了用來穩住身體的樹幹,隨之圓寶抓著一截樹幹直接降落至地面。雖然大貓熊從小就是爬樹高手,還有與生俱來厚有如軟墊的毛皮,但保育員仍趕緊先透過呼喚,確認牠的反應,再請牠回到後場進行檢查。

保育員首先觀察圓寶的走路情況,接下來以觸摸方式,確認是否有傷痛反映,並透過監視器檢視圓寶摔落時,是否有碰觸到硬物等,經多方檢查後確認圓寶並沒有受傷,才放下心來。

▲功夫貓熊可不是浪得虛名!我誰?我圓寶耶!(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功夫貓熊可不是浪得虛名!我誰?我圓寶耶!(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為了採食樹梢末端的果實,圓寶竟壓斷了樹幹,抓著一截樹幹直接降落至地面。(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為了採食樹梢末端的果實,圓寶竟壓斷了樹幹,抓著一截樹幹直接降落至地面。(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時間過得很快,大貓熊圓寶轉眼已經兩歲六個月大了,感謝許多民眾對於牠的「獨立運動」表達高度關心。由於圈養大貓熊的「獨立運動」作業需要透過實際的觀察、科學的評估、專業的討論及分階段的準備及實行,並非一蹴即成,有鑒於此,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照養團隊,除參考國際間的基本規範與經驗,也比對「圓仔」與「圓圓」分隔照養的運作模式,協助圓寶進行「獨立運動」。例如,大貓熊是屬於獨居型的動物,即使經過圈養的過程,仍需以野生動物演化而來的生態習性為依據,在幼仔成長後,讓牠跟媽媽分開照養。

▲圓圓:終於恢單了,照顧小孩很辛苦的。(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圓圓:終於恢單了,照顧小孩很辛苦的。(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
現場照養觀察也發現,圓圓阻擋圓寶吸奶的行為,在頻率與強度都有增加的趨勢。如果讓圓寶和圓圓繼續在一起,圓寶會繼續吸吮母乳,而壓縮自身對竹葉等纖維的進食量,這樣對圓寶的腸道菌叢健康發展相當不利;反之,圓圓若持續泌乳讓基礎代謝率居高不下,對圓圓的身體也是沉重的負擔,長期來說,如果圓寶和圓圓不分開,未來兩熊甚至可能為了競爭場地及食物而造成傷害。因此,動物園必須為「圓寶」啟動分階段的獨立作業。

圓寶的「獨立運動」是採分階段進行方式,最關心、最在乎動物的保育員們,除了隨時監看圓寶和圓圓的狀況,也要透過各種身體數據及行為表現,來確保「獨立運動」過程母子的安全。

依據國際的經驗,圈養環境下因無法複製野外的寬闊環境,即使運用分隔不相鄰的照養場域,在大貓熊母子分離後的一周左右,仍會因氣味、叫聲而相互影響,動物會尋覓彼此,而出現適應期的各種狀況,尤其對媽媽而言,荷爾蒙的影響更為深遠,保育員必須持續就不同狀況進行必要因應,包括對動物的安撫行動,來幫助動物度過適應期。

▲圓寶氣定神閒吃果果。(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圓寶氣定神閒吃果果。(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授權提供,詹德川攝)
所幸目前圓寶和圓圓已安然度過適應期,牠們各自的新生活狀態都十分穩定,每日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母女的採食狀況及糞便量均恢復至九成,體重穩定上升中。成長為獨立個體,對於大貓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希望大家能一起為圓寶的成長及獨立感到喜悅和祝福。

在協助圓寶逐步獨立過程中,保育員們必須長時間、多面向地關注圓寶和圓圓的各種行為表現及相關指標,並據此調整照養環境或方式,希望確保動物健康,從遊客面也難一窺全貌。曾有熱心民眾反映看到圓寶在門邊叫,看似在找媽媽,但保育員表示,圓寶無論是肚子餓了、或是察覺保育員在後場工作而想找保育員,都會以叫的方式來表達。(編輯:李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