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似乎吃錯了藥,各黨都在忙著清理門戶。賴清德剛當選民進黨黨主席,英系側翼便放話,如果他不「處理」王世堅和高嘉瑜這兩個「叛徒」,我就絕對不投賴清德。國民黨的深藍掛也不停在損侯友宜,認為他不夠忠誠,被阿扁提拔過,是個兩面人,把朱立倫說成是美國間諜,有錢的郭董才是好領導。再上升至兩岸國際,一個火山快速佈雷系統引發爭論一個禮拜,一方罵不人道,另一方便幹他們是在搞認知戰。
這個氛圍好似小時候,「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學校教官鼓勵同學當抓扒仔,經常舉報同學的才是老師的好學生,同黨同志,同屋同事,人人都可能是抓扒仔,講話都要小心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領導者們也不知道該聽誰的?甚至不知該相信誰?更多人對此種組織氣氛失望怨懟,默默選擇離開。結果總是「賞難盡明,罰每欠當,彼此多有觀望,難得合作,同床異夢,各自為謀。」(張靈甫上老蔣書)
小至公司,大至社會,瀰漫此種氛圍者,崩解只是時間問題。原因無他,一個人每天盯著周圍人們的一舉一動,他一定是太閒了。每天忙著算帳寫程式寫企劃,巴不得戴著耳機隔絕外界雜音干擾,那有閒工夫管其他人的行為?除非此事與自身業務有關。若是一個社群或社會中有那麼多閒人,其生產效率鐵定不佳,而組織業績不良,又會逼高層領導往下找漏洞。結果從事於監察舉報業務者成了紅人,抓扒仔成了親信,「辨明忠奸」成了顯學。組織裡便有更多人在升官發財的引導下,不斷投身於抓扒仔行列。於是,一個公司,一個組織,甚至一個社會,全都變成了毫無效率的官僚體制。跟本國政府一樣,做事的只有一組人,管事的、查帳的、抓弊端的卻有幾十組人,一份公文一百個章,三分之二都是沒有生產力的廢物,70%的人力都在抓錯字或改文字,搞到一線辦事的人心灰意冷,掛冠求去。最後,就算組織不崩解,也成了沒有效率的廢柴。
其實這是黨國時代留下的一種遺毒,更是一種病,一種把跟我不一樣身份的人都當成細菌,不同意見的人都當成病毒,不支持我意見的都當成敵人的病。就跟達到強迫症程度的潔癖一樣,總覺得自己家裡不夠乾淨,到處有細菌,才會有小強,才會有人感冒打噴嚏,才會讓自己生活不舒服。於是,掃地拖地不夠,非要趴在地上擦地板才叫賢慧,看到小強擦地板,有人生病擦地板,連工作不順、心情不好也要擦地板。說穿了,這種病是一種沒有辦法應對外在挑戰與威脅下,最簡單而無能的表現,純粹是跟關起門來打小孩一樣的情緒發洩,更是一種用哭鬧逼迫父母就範的情緒勒索,是一種巨嬰的本能。你覺得你的主張對,那就出去直接面對市場,說服更多的人站在你的同一邊,或直接做出成果,解決麻煩,讓人刮目相看,為什麼要浪費生命在擦地板!
據說,西鄉隆盛在當薩摩藩基層公務員時,曾向藩主舉報其他公務員貪污腐化。藩主島津齊彬把他叫來,告知他如此舉發身邊的人,並不會改變社會,因為你永遠舉發不完。比較好的辦法,是看清世界大勢,設定值得一起努力的遠大目標,驅使眾人齊心達成。島津認為,日本打破鎖國是必然趨勢,薩摩要成為這個趨勢的領頭羊,搶先引入洋人科技與工業能力。後來西鄉被調到島津身邊辦事,成為開創明治維新時代的豪傑之一。
所以,在劇變的時代中,在失敗的困境中,在典範轉移的沒有標準答案環境中,領導者及其團隊,更需判明趨勢,抓住契機,制定方略,落實執行。消彌爭論雜音的方法,不是事緩則圓,猶豫不決,「好好做代誌」。而是精準判斷,大膽決策,跑在所有人的思想之前,拉出軸線與新的價值標準,讓傳統爭論的那些要或不要的爭議,從此變得毫無意義。接著是直接面對市場,說服大多數人。如有人食古不化,死守教條,就拋下他們,不要理他們的哀號,等到他們發現身邊人愈來愈少,自然會擦乾眼淚收拾行囊,默默跟隨。
因此,在我看來,許多現在塞滿河道的忠奸之議,不論是殺叛徒以祭旗,還是辨純度以否定,不過都是些爭權奪利的手段,對未來政局或選舉勝負,都毫無助益。古今中外,沒有那一場戰役,指揮官要等到全軍一心才能開戰,他只需擁有一支戰鬥力夠強的核心鐵軍,足以帶動其他盟軍,合理配置下便能贏得勝利。2024年這場選舉,以及其後台灣的政局,考驗的是各黨領導者的領導力,那是敏銳的觀察力,精準的決斷力,與強大的說服力的綜合體。而不是跋扈與魄力分不清的大小聲吼叫力,或算清自己身上每根毛的精算力,更不是只知培養自家白斬雞的培養皿,或一張口就得罪人比爭取人還多的二百五。許多爭議,需要的不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折衷」方案,折衷通常是兩邊不討好的最壞方案。而是超越現有爭論,直接站到關鍵點的「大踏步」超越方案,那需要一種超越現在的眼光,一種揪住人心的論述,絕非一人一家所能完成。
結論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一個跟島津藩主一樣深隧又頭腦清楚的領導者。但這個領導者在那裡?現在還看不出來。2024選舉,拼的正是這種領導力的展現,那才是可以讓人們眼睛一亮的東西,而不是滿地碎嘴的無聊口舌,更不是黨國威權時代抓扒仔遺傳的那種,損人不利己的忠奸之辨。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至公司,大至社會,瀰漫此種氛圍者,崩解只是時間問題。原因無他,一個人每天盯著周圍人們的一舉一動,他一定是太閒了。每天忙著算帳寫程式寫企劃,巴不得戴著耳機隔絕外界雜音干擾,那有閒工夫管其他人的行為?除非此事與自身業務有關。若是一個社群或社會中有那麼多閒人,其生產效率鐵定不佳,而組織業績不良,又會逼高層領導往下找漏洞。結果從事於監察舉報業務者成了紅人,抓扒仔成了親信,「辨明忠奸」成了顯學。組織裡便有更多人在升官發財的引導下,不斷投身於抓扒仔行列。於是,一個公司,一個組織,甚至一個社會,全都變成了毫無效率的官僚體制。跟本國政府一樣,做事的只有一組人,管事的、查帳的、抓弊端的卻有幾十組人,一份公文一百個章,三分之二都是沒有生產力的廢物,70%的人力都在抓錯字或改文字,搞到一線辦事的人心灰意冷,掛冠求去。最後,就算組織不崩解,也成了沒有效率的廢柴。
其實這是黨國時代留下的一種遺毒,更是一種病,一種把跟我不一樣身份的人都當成細菌,不同意見的人都當成病毒,不支持我意見的都當成敵人的病。就跟達到強迫症程度的潔癖一樣,總覺得自己家裡不夠乾淨,到處有細菌,才會有小強,才會有人感冒打噴嚏,才會讓自己生活不舒服。於是,掃地拖地不夠,非要趴在地上擦地板才叫賢慧,看到小強擦地板,有人生病擦地板,連工作不順、心情不好也要擦地板。說穿了,這種病是一種沒有辦法應對外在挑戰與威脅下,最簡單而無能的表現,純粹是跟關起門來打小孩一樣的情緒發洩,更是一種用哭鬧逼迫父母就範的情緒勒索,是一種巨嬰的本能。你覺得你的主張對,那就出去直接面對市場,說服更多的人站在你的同一邊,或直接做出成果,解決麻煩,讓人刮目相看,為什麼要浪費生命在擦地板!
據說,西鄉隆盛在當薩摩藩基層公務員時,曾向藩主舉報其他公務員貪污腐化。藩主島津齊彬把他叫來,告知他如此舉發身邊的人,並不會改變社會,因為你永遠舉發不完。比較好的辦法,是看清世界大勢,設定值得一起努力的遠大目標,驅使眾人齊心達成。島津認為,日本打破鎖國是必然趨勢,薩摩要成為這個趨勢的領頭羊,搶先引入洋人科技與工業能力。後來西鄉被調到島津身邊辦事,成為開創明治維新時代的豪傑之一。
所以,在劇變的時代中,在失敗的困境中,在典範轉移的沒有標準答案環境中,領導者及其團隊,更需判明趨勢,抓住契機,制定方略,落實執行。消彌爭論雜音的方法,不是事緩則圓,猶豫不決,「好好做代誌」。而是精準判斷,大膽決策,跑在所有人的思想之前,拉出軸線與新的價值標準,讓傳統爭論的那些要或不要的爭議,從此變得毫無意義。接著是直接面對市場,說服大多數人。如有人食古不化,死守教條,就拋下他們,不要理他們的哀號,等到他們發現身邊人愈來愈少,自然會擦乾眼淚收拾行囊,默默跟隨。
因此,在我看來,許多現在塞滿河道的忠奸之議,不論是殺叛徒以祭旗,還是辨純度以否定,不過都是些爭權奪利的手段,對未來政局或選舉勝負,都毫無助益。古今中外,沒有那一場戰役,指揮官要等到全軍一心才能開戰,他只需擁有一支戰鬥力夠強的核心鐵軍,足以帶動其他盟軍,合理配置下便能贏得勝利。2024年這場選舉,以及其後台灣的政局,考驗的是各黨領導者的領導力,那是敏銳的觀察力,精準的決斷力,與強大的說服力的綜合體。而不是跋扈與魄力分不清的大小聲吼叫力,或算清自己身上每根毛的精算力,更不是只知培養自家白斬雞的培養皿,或一張口就得罪人比爭取人還多的二百五。許多爭議,需要的不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折衷」方案,折衷通常是兩邊不討好的最壞方案。而是超越現有爭論,直接站到關鍵點的「大踏步」超越方案,那需要一種超越現在的眼光,一種揪住人心的論述,絕非一人一家所能完成。
結論是,在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一個跟島津藩主一樣深隧又頭腦清楚的領導者。但這個領導者在那裡?現在還看不出來。2024選舉,拼的正是這種領導力的展現,那才是可以讓人們眼睛一亮的東西,而不是滿地碎嘴的無聊口舌,更不是黨國威權時代抓扒仔遺傳的那種,損人不利己的忠奸之辨。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