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台商L先生罹患胃潰瘍10年,過去6年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問題,平時靠西藥控制。3年前因地震過度驚嚇後引發胸悶痛、心悸,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肌缺血及竇性心律不整問題,心臟科醫師診斷為冠心病合併心律不整,此後即經常緊張焦慮失眠,至身心科醫師診斷為恐慌症,處方以抗焦慮藥物規則服用。近來飯後常發生胸悶痛、心悸,求診醫學中心中藥部,服藥一周後病人飯後胸悶痛、心悸與腹悶脹的症狀己有明顯改善,情緒較為平穩也少恐慌,胸悶痛心悸也很少再發,持續服藥改善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表示,L先生因工作壓力大,不明原因恐慌,焦慮緊張,胸悶憋氣呼吸不順,中醫辨證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飯後容易發作胸悶痛心悸,是不穩定性心絞痛。從病人的胃脘痞脹、消化慢、容易排氣以及舌苔灰白厚等症狀,中醫辨證是「痰濁內阻,胃氣不降,上衝擾心」的表現。開立處方以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以藿香、菖蒲、鬱金芳香化濁,丹參、遠志、酸棗仁活血養血。


許堯欽指出,中醫透過體質辨證與辨病,運用清熱化痰,疏肝理氣與養血活血的中藥進行治療,順利的改善病人的腸胃功能障礙與不穩定性心絞痛,病人的焦慮恐慌與失眠也隨之改善,血壓與血脂肪也順利下降,對於提升病人的體能與穩定身心狀態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


許堯欽說明,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是多器官多標的治療,需要心臟及精神情緒兼顧。中醫以「調和臟腑平衡」的方式,調和肝(自律神經系統)、脾(腸胃消化營養系統)、腎(荷爾蒙內分泌系統)與心臟(大腦與心血管系統)的平衡,清除人體的痰熱(發炎)與瘀阻(血栓),經常能有效的穩定人體的能量與氣血循環,加速臟腑平衡的達成,兼顧身體與心理。高達7成的病人,經過中醫藥耐心的調理,病情穩定,順利遠離心律不整與精神情緒障礙的恐懼。


許堯欽表示,氣虛陽虛寒涼體質者,宜多曬太陽,增強氣血循環與代謝;陰虛血虛燥熱體質者宜多運動,睡眠充足。平時也可以按壓穴道自我保健,易失眠引發心悸者,睡前宜按壓神門穴。易因胃脹氣引發心悸者,進食前宜按壓內關穴、更年期,易緊張生氣引發心悸者,可按壓三陰交穴,體能耗弱、食慾不振、營養不足者,平時宜艾灸(或溫灸)足三里,都是很好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