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市小吃、滷味、佛跳牆裡搶手的「鳥蛋」,這幾年逐漸佔據台灣人的美食藍圖,甚至還有網友曬出影片,表示因為太愛吃鳥蛋了,所以自己養了一批鵪鶉。事實上,這個既像鳥又像雞的動物,在台灣生活的歷史已超過半個世紀,甚至除了鵪鶉蛋之外,也有人將鵪鶉肉做成料理。《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關於「鵪鶉」的10大Q&A,讓讀者更進一步認識這個台灣第五大家禽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1、鵪鶉蛋從何時引進台灣?

A、約1950年代,台南一位郭德勝先生結識一名日籍人士,聽說他們在飼養鵪鶉,而且飼養容易、成本低,因此便從該名日籍人士那裡獲得鵪鶉鳥種,開啟了台灣飼養鵪鶉的風潮。

Q2、鵪鶉除了產蛋之外,鵪鶉肉也可以吃嗎?

A、鵪鶉基本上可分為蛋鵪鶉和肉鵪鶉,蛋鵪鶉體型小,體重約150克左右,多為日本種品系;而肉鵪鶉體型大,體重約350克,最重的肉用鵪鶉還可到600克重,多為歐美種居多。

Q3、如何分辨鵪鶉蛋品質好壞?

A、好的鵪鶉蛋,通常會有不同花色分佈,且殼一定是硬的,形狀光滑圓潤,在料理水煮時會沉入鍋底。而品質不好的鵪鶉蛋外型不規則,而且蛋殼會是軟的,通常也不會有花紋,在水煮的時候則會浮在水面。

Q4、除了夜市的烤鳥蛋之外,還有哪裡可以吃到鵪鶉料理?

A、鵪鶉蛋做成熟食,除了烤鳥蛋或滷鳥蛋之外,超商賣的鐵蛋也是從鵪鶉蛋加工而來,甚至還有夜市攤販推出鵪鶉蛋口味的冰淇淋。而過去遭淘汰的蛋用鵪鶉,曾被做成烤鳥串,俗稱「烤鳥仔巴」,不過一隻肉量相當少。至於肉用鵪鶉則可見於野味餐廳或山產料理,甚至是高級的法式餐廳,料理名稱則叫做「胭脂鵪鶉」。

Q5、如何分辨鵪鶉性別?

A、母鵪鶉體型大,胸部羽毛是灰色的,帶有黑色斑點;公鵪鶉體型小,胸部羽毛為紅褐色。

Q6、如果很喜歡吃鵪鶉蛋,可以自己在家飼養嗎?

A、民眾自行飼養或繁殖鵪鶉,只要不超過500隻,以現行法令來說都可允許的,不必申請。

Q7、鵪鶉的習性如何?

A、鵪鶉相當膽小,因此適合生長在安靜的環境,不過牠們雖然體型小,但是叫聲非常宏亮。

Q8、鵪鶉好養嗎?

A、相較其他常見的禽類,鵪鶉的抗體相對充足,不太容易染病,只是鵪鶉生性怕冷也怕熱,雛期溫度約為35-37度,成期溫度在20-25度,須注意做好控溫,如果看到牠們抖動嘴巴和屁股,則表示牠們在散熱。

Q9、養鵪鶉的好處?

A、蛋用鵪鶉體型小,飼養空間要求不大,在孵化後30天便開始產蛋,大約45天就進入產蛋高峰,平均23.7小時就能產下一顆,並且維持一年左右。

Q10、養鵪鶉的問題?

A、鵪鶉壽命短,平均只能活3、4年左右,而到產蛋後期,蛋的品質也會越不穩定。另外,鵪鶉飼料的蛋白質含量比雞高出許多,因此糞便裡頭的蛋白質含量也高,在發酵的過程容易產生較多的氨,導致臭味會較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