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涉向爐渣業者收賄6300萬元,歷審對於民代請託、關說或施壓的行為,到底是「職務上行為」或「實質影響力」有不同見解,因而來回更審。最高法院大法庭今(28)日開庭辯論,以統一見解,林益世夫婦也親自出庭聆聽辯論。
檢察官蔡瑞宗強調,民代利用身分地位關說施壓,屬於「職務上行為」,應採實質影響力說;且民代違反利衝法,「肯定」成立圖利罪。
林益世辯護人陳重言主張,本案並無民代向公營事業施壓關說涉及法律適用問題,實質影響力說也牴觸罪刑法定原則。
大法庭也商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其中,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志潔認為,應採實質影響力說,但台大法律系教授許恒達、謝煜偉及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洪兆承則持反對意見,且多數意見認為不成立圖利罪。
歷經4個小時辯論,是否採實質影響力說,大法庭將於明年2月22日下午2點半作出裁定。
特偵組(已解散)指控,林益世2010年任立委時,收受地勇公司負責人陳啟祥6300萬元賄賂,進而協助地勇取得爐下渣原料轉售及承購中聯公司的轉爐石合約;2012年行政院秘書長任內,再向地勇索賄8300萬元未遂,遭求處無期徒刑。
北院認為,林益世收賄「喬」合約,不是立委職務上行為,僅依《刑法》公務員假借職務權力機會犯恐嚇得利、洗錢罪判刑7年4月。
高院認為,林益世以立委權力對中鋼、中聯公司高層人士加以恐嚇,構成《貪汙治罪條例》的違背職務收賄罪,重判12年,最高法院部分撤銷。
更一審支持一審見解,認為是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及機會故意犯恐嚇得利罪,又因審理迄今已逾8年,依《速審法》減刑規定,從輕量刑4年10月。
檢辯上訴至最高法院後,承審庭評議認為,先前的裁判對於「實質影響力說」等法律見解已有歧異,決定向刑事大法庭提案,以統一法律見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益世辯護人陳重言主張,本案並無民代向公營事業施壓關說涉及法律適用問題,實質影響力說也牴觸罪刑法定原則。
大法庭也商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其中,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志潔認為,應採實質影響力說,但台大法律系教授許恒達、謝煜偉及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洪兆承則持反對意見,且多數意見認為不成立圖利罪。
歷經4個小時辯論,是否採實質影響力說,大法庭將於明年2月22日下午2點半作出裁定。
特偵組(已解散)指控,林益世2010年任立委時,收受地勇公司負責人陳啟祥6300萬元賄賂,進而協助地勇取得爐下渣原料轉售及承購中聯公司的轉爐石合約;2012年行政院秘書長任內,再向地勇索賄8300萬元未遂,遭求處無期徒刑。
北院認為,林益世收賄「喬」合約,不是立委職務上行為,僅依《刑法》公務員假借職務權力機會犯恐嚇得利、洗錢罪判刑7年4月。
高院認為,林益世以立委權力對中鋼、中聯公司高層人士加以恐嚇,構成《貪汙治罪條例》的違背職務收賄罪,重判12年,最高法院部分撤銷。
更一審支持一審見解,認為是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及機會故意犯恐嚇得利罪,又因審理迄今已逾8年,依《速審法》減刑規定,從輕量刑4年10月。
檢辯上訴至最高法院後,承審庭評議認為,先前的裁判對於「實質影響力說」等法律見解已有歧異,決定向刑事大法庭提案,以統一法律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