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初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隨即關上國門、執行「清零」政策,靠著長時間的「+0」自詡為防疫模範生。但三年過去,極端清零逐漸拖垮經濟,民眾對於無止盡的封禁、核酸感到不耐,因而罕見上街抗爭,此後中國逐漸鬆綁防疫限制。在宣布了「新十條」後,宣告解開過去堅持了三年的清零,急轉彎的速度,宛如過去的封城、核酸都是一場夢。但解封之後,中國疫情急速升溫,隨之發生的疫情亂象以及醫療體系瀕臨崩潰等等現象,彷彿都在將中國帶往更加魔幻的境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當局在12月7日公布優化防控「新十條」,鬆綁過去三年以來的清零防疫措施,但染疫人數也跟著攀升,過去一份網傳的中國國家衛健委昨天的會議紀要顯示,根據估算12月1日至20日累計感染已達2.48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其中以北京、四川的疫情分居第1、2名,累計感染率均已超過50%,感染率介於20%至50%則依序為天津、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甘肅和河北。

由於中國整體疫情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單日新增感染速度不斷加快,12月份以來,累計感染率有可能達到30%,而1月份藉著春節人口流動,就會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

雖然說各國在解封時,總免不了迎來新一波疫情高峰,但中國說開放就開放,沒有任何配套措施,醫療量能沒有提升,基礎藥物也沒有儲備增產,也未能及時控管,引起民怨四起。有民眾更在微博上痛罵「又不是沒有作業可抄,解封帶來的高峰感染誰會預想不到呢?」

▲中國疫情 封控 清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當局宣布解封,但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中國快速解封之下,許多一線城市如北京、重慶等地紛紛淪為重災區,面對急速升溫的疫情,民眾恐慌搶購藥物,當地藥局買不到藥,就想盡辦法請異地親友幫忙購買,讓這股搶藥潮在各地蔓延,更連帶燒向其他國家,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都深受影響。

在疫情延燒之時,還有不肖業者、商人趁亂謀財。中國明明是退燒藥布洛芬的生產大國,佔全球產能三分之一,現在中國卻是一藥難求。在監管部門突擊檢查之下,才發現有藥局囤貨,甚至拆賣,但價格賣的已經高出原始售價的將近19倍。

曾有說法指出,雖然中國前幾年經濟狀態起飛,但在缺乏著「普遍信任」的狀態下,中國民眾必須花大把鈔票,確保自己買到真藥、接種到真的疫苗。在現在疫情延燒的狀況下,就傳出有整盒賣的退燒藥被人「挖洞偷走」,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更加體現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不僅藥物被哄抬價格,《自由亞洲電台》披露,北京各個殯儀館全都爆滿,火葬場「全天候運轉」,在當地等候火化要等上一個月,但繳交三萬人民幣的「插隊費」,則可以在3至5天內火化遺體。

現在還有疫苗仲介商推出疫苗旅遊團,幫忙安排中國民眾到港澳接種BNT疫苗。接種費加上仲介費算下來,至少必須支付8340元才能接種到一劑BNT疫苗。但中國明明有著「大國研發」的國藥、科興等疫苗,為何民眾寧可花大錢,也要到港澳接種呢?其實仍有不少人坦言「無法相信國產疫苗效力」、「對外國製造的mRNA疫苗比較有信心」,想要用安全可靠的疫苗保護自己。

儘管中國總體疫苗接種率很高,但接種加強劑的水平較低,另外還有數據證明,中國國產疫苗的效力不如西方製造的mRNA疫苗,加上許多中國民眾是在一年多前接種疫苗,免疫力已經逐漸減弱。過去中國可說是靠著滴水不漏的封城以及全民核酸,才讓製造出了疫情緩和的假象。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雖然中國總體接種率高,但許多證明顯示,中國疫苗效力不如西方疫苗。(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長期封城使得產業供應鏈停擺,重創經濟之餘,還得為隔離染疫患者多出一筆開銷,讓中國基本經濟面支撐不住。中國媒體報導稱,2022年是中國40年來最困難的財政年度,包括上海等經濟大城都是赤字,整體經濟狀況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網路上甚至還有「中國現今疫情肆虐,是習近平和共產黨在解封後故意讓疫情失控,使得中國領養老金的老人們,經歷一次大規模的殘酷的死亡,以拯救中國瀕臨破產的養老金系統。」這樣的傳聞四處流竄。

相較於民間、經濟面體現出來的恐慌、不信任,中國當局似乎還是想要貫徹「大國不能輸」的政治理念,就連美國、德國紛紛提出協助中國,寄送BNT疫苗渡過疫情,仍被中國以「能滿足總體需求」軟釘子砸臉。而先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稱自中國7日取消清零政策以來,已經連續2週未收到中國提供的染疫住院數據,部分公衛專家質疑中國是否刻意隱匿疫情,同時也憂心,在不清楚中國境內疫情狀況之下,隨著疫情迎來高峰,很可能出現新的變異株,最後影響全世界。

如今中國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改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及集中隔離,不少中國民眾期待出國旅遊,出國簽證及機票搜索量立刻暴增10倍及8.5倍。但是中國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之下,更不能確定新冠病毒株經過上海等地封城後,是否有被「煉蠱淬煉」成新型變異株,等著全世界的究竟是各國終於「脫離疫情」的時代,還是重返2020年春天,那個各國邊界緊閉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