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世足吸引全球高度關注,包括中國央視、新華社等中國官媒在內的許多中國媒體,紛紛也宣稱「中國隊」也到場了,不過世界盃中國足球代表隊並未參賽,官媒們宣稱的是反覆出現的中資贊助、中國企業承建的賽場與大批海外打工族。令外界關注的是,隨著世足落幕,這些「中國隊」是否還會選擇留在卡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靠著豐富石油資源致富的中東國家卡達,人口號稱有3百萬、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不過實際上有將近85%人口是居住在當地的外籍藍領與白領移工,該國公民其實只有一成出頭。

在前往卡達的中國人口當中,只有極少部分是為了看比賽而去的。根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卡達駐中大使透露截至10月底,中國球迷僅購買了約5000至7000張門票,當時卡達已經賣出了289萬張。

相較之下,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期間,通過官方購票的中國球迷就至少有6萬人,並有10萬名中國遊客在世界盃期間入俄,遊客數量排全球第一。除了中國隊沒有踢進卡達以外,疫情防控也成為影響關鍵。

那麼剩下在卡達的中國人又是誰?根據澎湃新聞、開菠蘿財經報導,在卡達的外來人口中,中國人算是為數可觀的一群。過去12年來,卡達當局砸下3000億美金積極建設當地,包含擴建國際機場、建設首都杜哈地鐵等等,不少中國人也在這樣的淘金潮下抱著「卡達夢」赴海外打拼。

報導指出,一名前往卡達擔任中菜餐廳廚師的打工族表示,在世界盃前當地中國人通常分為三類,包含貿易往來的商人、中資外派職員和2019年開始陸續到卡達的打工族。

報導訪問到數名來自中國的打工族,包含五星級酒店女員工、客服專員、中菜館廚師、前卡達空姐等人,他們提到卡達雖然生活富庶,但同樣的物價消費也高,許多抱著卡達夢到海外打工的中國人薪資,其實相當於在中國一線城市工作,「工資的確沒有想像的高」。

受到氣候與文化因素,當地的蔬菜、水果、肉類主要以進口為主,也不允許民眾在公共場所飲酒和吃豬肉,在外用餐除了價格並不便宜外,連飲酒也會查看收入水準來決定消費等級。

文章內提到,由於當地很多產業與石油有關,除了語言技能吃香以外,若有石油產業相關專長傍身,才比較有可能被重用甚至升遷,若是基礎的服務業、餐飲業打工族,則會受到卡達政府規定限制,大企業的工作機會會保留給當地民眾,因此想要獲得晉升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