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藉此接觸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和歐洲周邊的較貧窮國家,然而近年來這些世紀工程距離達成目標還很遙遠,債務陷阱先讓這些窮國無法脫身。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窮困國家近年來為了支撐不斷縮水的外匯存底,與中國央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中國這十年來輸送了將近數十億美元的人民幣資金到這些國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帶一路主要由中國向經濟發展較落後的窮困國家倡議,中國藉由向窮國提出興建港口、鐵路、水壩、公路等重要基礎設施,表示願意提供貸款融資甚至承包工程,取得項目興建後的部分管理權,但只要這些國家付不出貸款,中國就能取得該建設幾乎永久的長期掌控權或全面營收,在當地建立巨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帶一路倡議過去被指控對窮國財政無益,直到斯里蘭卡真正破產後,外界發現這些國家的財政困難狀況被倡議當中的「貨幣互換機制」掩蓋。報導提到,中國人民銀行在這十年來,與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根廷和寮國等20個國家達成貨幣互換協議,輸送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文內提到,中國發現這些國家極度需要外匯來支撐其漸空的外匯存底,於是和這些財政困難國家央行達成協議,讓該國本幣可以兌換成人民幣,這些貨幣互換交易有時長達數年,經濟學家認為,這些交易恐掩蓋了導致國家財政困難的真正原因。

研究人員估算,中國央行的貨幣互換交易的平均利息大約是提取金額的6%,比IMF向這些借款國提供的貸款利率還高,也比美聯儲對其他央行「本幣轉美金」收取的費用昂貴。

再加上近年受到通膨飆高、經濟增長放緩與匯率貶值等連帶影響,這些財政困難的國家還款壓力只會繼續加大。例如一帶一路倡議最大參與者之一的巴基斯坦,目前已無法履行其債務義務,只好轉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