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每天的正常心跳約十萬次,心臟裡有一群節律細胞在控制心臟的跳動,先由心房的竇房結啟動,並透過心房跟心室間的房室結,傳送給心室,心房跳一下,心室也跳一下,收縮的同時把血液也打出心臟,供全身細胞使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惠君說,「當心房跳70下,心室跟著跳70下,就會量到脈搏是跳70下。但如果心房出現一些傳導問題,出現不規律的顫動時,可能會有350到650跳,心房會缺乏收縮力,血液就會像一灘死水,缺乏流速容易有泥砂淤積,讓停留在心房的血液凝結成血塊,萬一血塊被打到腦部血管,就會造成缺血性中風。」

無症狀的心房顫動 一樣會提高中風的風險

更令人擔心的是,即便心房顫動中風的風險是五倍。有些人的心臟亂跳,卻是沒有明顯症狀的,所以也不容易早期發現。

醫師黃惠君說,「有些心房顫動是被意外發現的,像是開完刀,在恢復室檢測心電圖時出現心房顫動,另外,現在有許多穿戴裝置或是血壓計,也有心律不整的警示,一旦有這樣的警訊,就建議及早就醫以24小時或是七天、十四天的24小時心電圖來檢測,心跳有沒有跳動紊亂的情況,為心房顫動提供証據,並根據每個人中風的風險來決定是否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

早期的傳統抗凝血劑,跟藥物及食物容易有交互作用,即使是使用同樣的劑量,常會受飲食干擾到藥物濃度,必須規律抽血追蹤,濃度太低怕預防中風的效果打折扣,濃度太高又怕會提高出血的機率。不管是對醫師或病友來說,開藥或吃藥的壓力,都很大。

新型抗凝血劑藥效穩定 有助預防中風

黃惠君強調,「新型的抗凝血劑,藥效穩定,較不受飲食影響,不必經常抽血檢驗濃度,有助於預防中風的積極治療。若是病友要接受心房顫動的電燒治療前後,也一定要合併抗凝血劑的治療。我們也會仔細評估心房顫動病友的年齡,是否有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等等中風高危險因子來決定是否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

對於曾有腸胃道潰瘍病史、肝腎功能不良、泌尿道結石,正在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的病友,也會注意相關的副作用,積極跨科整合治療,並找到適合的新型的抗凝血劑及劑量。

心房顫動預防中風 需跨科別全面照護

醫師黃惠君表示,「台大有推動跨科跨院的心房顫動全面照護計劃,並配有個案管理師協助安排病友做肥胖、睡眠吸呼中止症、戒菸等相關諮詢的轉介服務。曾有位65歲的病友,他有肥胖及高血壓的病史,平常心跳數卻只有每分鐘跳50多下,屬於偏慢的心跳,但心房顫動發作時,又會跳到很不舒服,需要掛急診,服用心律不整藥物的成效有限,後來決定先嘗試電燒治療,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並且在電燒前就開始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建議要適度減重,等他再高齡,如果心跳又更慢時,也可能還會視情況來評估是否需要裝心臟節律器。」

秋冬溫差大,確診新冠肺炎、感冒,都有可能會誘發心房顫動的發作,除了注意保暖,好好控制慢性病外,若在量血壓、使用智慧型穿戴裝置或是自覺心跳有亂又快的異常,宜提早回門診追蹤,接受進一步的診療。

黃惠君醫師
現職: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內科學,心臟衰竭、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