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拿下15縣市,綠營只拿5縣市,民進黨創下創黨以來最差的成績,有人說是國民黨大贏,單看縣市數字好像是這麼回事;但若以全台灣議員當選數字來看,相較2018年選舉,民進黨反倒增加了38個席次,而國民黨則減少了28個席次,首次參選的民眾黨則搶下14個席次。所以看下來,國民黨在這次地方選舉並不能稱大贏,民進黨也稱不上大敗,唯一能夠講的是小黨的成績難堪,難道在兩大黨擠壓下,小黨真的難有生存空間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這邊講的小黨,主要是指政黨得票率不到3%的。以這次議員投票來看,只有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超過3%,其餘政黨皆沒有拿到,在全台灣的議員席次,小黨的表現也不如預期,時代力量只當選6席,台灣基進當選2席,新黨當選1席,親民黨當選2席,台聯當選3席、台灣維新0席。

過去認為,在地方選舉層級,關心在地議題跟民生問題,加上選區特性問題,比較適合小黨發揮;畢竟總統跟立委大選,一是小黨通常不會提出人選,難以吸引選民投政黨票給小黨,二來總統大選涉及國家走向及未來發展定位,小黨在這部分也顯得無力顧及,除非是國內外情勢發生重大變化,例如太陽花及反送中運動。

小黨生存本就不易,尤其是這次選舉,回歸藍綠對決,選戰議題全被縣市首長拿走,論文抄襲、挪用公積金、免治馬桶、醉擁人妻強佔版面,讓其他政黨議題無法突出,更不用說在統獨光譜兩端的政黨。選前就有小黨議員候選人在抱怨,媒體都被藍綠白搶走,資源也不如人,加上自己沒有顏值,又不是正妹,「這樣真的很難選」。

以新黨來說,訴求兩岸統一、反對台獨的政治理念,近幾年來在台灣的政治市場中並不獲得青睞,更多時候是遭到綠營抹紅,使得新黨的論述一直無法獲得選民認同,加上新黨內部又爆出路線之爭。這次新黨提名7人,只有侯漢廷在台北市當選一席議員,這對新黨不啻是一大警訊。

主張台獨,強調本土主義的台灣基進提名了24人,只當選2席,一席台南市議員、一席高雄市議員,退居到最小的基本盤,而且都是在綠營執政的縣市;而時代力量則是提名46人只當選6人,其中在台北市提名的5席議員全落榜,現任的林亮君、黃郁芬都中箭落馬,時力的問題在於未能與民進黨做出區隔,且論述不清,最後黃國昌還替黃珊珊站台,引發支持者錯亂。

這幾個小黨未來勢必還會遇到議員出走的問題,畢竟議會沒有黨團,就必須要加入其他政黨黨團運作,新黨的加入國民黨團運作,時力跟基進就加入民進黨團運作,曾是時力的黃捷也確定會加入民進黨,但問題是「這樣還能保有小黨的理念及堅持嗎?」這些小黨議員是否順勢就會加入大黨?又或者說,小黨的激進路線是否不再被選民所認同,小黨會就此走入歷史嗎?

可以想見的是,選後幾個小黨都將面臨重整的局面,重新檢討黨的路線及價值,如何透過僅存的議員及地方公職來傳遞理念?政黨不可能只靠外部因素讓自己有能見度,或是猛打台灣意識或抗中保台,否則永遠不可能在台灣獲得大多數民意的認同。

這次選舉,讓大黨看到民意的反撲,對小黨來說又何嘗不是嗎?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