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愈來愈多的高齡心臟重症患者亦隨之出現。傳統上此類病患的血管重建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為首選,然而因為高齡、重度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及常合併多重共病,使得病患的手術風險過高,導致醫師與患者對於手術治療卻步而無法接受最理想的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 降低手術風險

臺大醫院率先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於2022年10月18日成功完成首兩例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輔助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治療,幫兩位重度冠心病合併嚴重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達成完全心臟循環重建,預期將能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

心導管介入治療 風險不亞於外科手術

於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高風險心臟重症病患,心導管介入治療為另一可達成冠狀動脈循環重建的方式,然而心導管介入治療雖然有傷口小、復原快等優點,但術中的風險絲毫不亞於、甚至高於外科手術,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導致病患循環不穩定、心跳停止而需接受急救甚至緊急開心手術。即使在心導管術中未發生重大併發症,然考慮其高風險特質,手術結果常常無法臻於完美而只能就最嚴重病灶處先予以治療,僅得部分治療的成果。

避免術中發生重大併發症 改善症狀和長期預後

近年來世界各地心導管介入治療專家面對此種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治療,建議於必要時可採用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temporary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輔助,可避免術中發生重大併發症而導致心跳停止需進行急救或甚至需接受緊急開心手術。

目前於國內外取得的適應症包括:高風險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之循環支持、心導管介入治療術後、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不全患者之循環支持(包括開心手術術後、低心輸出量、急性心肌梗塞後之心因性休克)、及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中循環支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8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