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2022年即將步入尾聲,迎接嶄新一年,很多人都想把累積在暗處的灰塵一掃而淨,打掃時不免要彎腰或搬重物,有時老人家稍微用力,就突然感覺到腰背部劇烈疼痛,原本以為是閃到腰,沒想到至醫院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已經發生腰椎骨折,骨質流失相當厲害,持續惡化恐引起更嚴重傷害而長期臥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鬆經常來的不知不覺 多數患者骨折才發現骨密度不足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治醫師楊韻如表示,骨質疏鬆症病患在初期,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骨頭強度越來越弱,當受到低能量衝擊時,例如站著不小心摔倒臀部著地,甚至僅僅咳嗽或彎腰,就發生骨折,而嚴重疼痛才趕快就醫求助,經檢查後病患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必須馬上積極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01年台灣骨鬆罹患率約17.4%,到了2011年成長至25%,能夠預期未來會越來越高,患者若能早期發現,就能盡快採取保護措施,尤其停經後女性一定要保持警覺,其他如年紀高於60歲、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肌肉量少等,最好能定期到醫院接受檢查骨密度。

骨質缺乏先改善生活形態 確診骨鬆合併骨折就須長期用藥

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診斷為骨質密度小於-2.5,需積極重視!楊韻如醫師說明,目前骨密度檢查,標準為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臨床上會建議病患測量腰椎或髖部,如果檢測骨密度(T-Score)在-1至-2.5間屬於骨質缺乏,可先改善生活形態,多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同時增加運動量,都有助於減緩骨密度流失。

楊韻如醫師強調,當骨密度(T-Score)小於-2.5就符合骨鬆定義,目前有許多種藥物可以使用,依照健保給付規定,骨密度小於或等於-2.5合併一處骨折,或骨密度在-1至-2.5間合併兩處骨折,就會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然而針對極高骨鬆性骨折風險,像是已經有發生骨折的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會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讓骨頭強度能上升到一定程度。

極高骨鬆性骨折風險病患 先促進骨質生成已成國際趨勢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可以簡單大概分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按照台灣健保給付規定,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是第一線用藥,能夠減緩骨質的流失,維持骨密度,但較難協助病患骨質提升,假使骨鬆病況仍繼續惡化,再次發生骨折,健保才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幫助病患骨密度回升加強病情控制。

國際治療骨鬆趨勢,極高骨鬆性骨折風險病患,建議先使用可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楊韻如醫師提到,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學會建議,對於骨密度小於-3、曾接受骨鬆藥物治療仍發生骨折、有多處骨折、12個月內發生過骨鬆性骨折等病患,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會大幅提升病患手術困難度 建議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楊韻如也說,面對骨鬆病患發生骨折,如果要接受骨折手術困難度會大幅提升,在使用骨釘與骨板當下,很難牢牢固定在骨頭上,就算完成手術也有可能鬆脫,嚴重影響手術預期成果,因此門診中有極高骨鬆性骨折風險病患,會建議在能力範圍內,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提升骨密度後再用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

降低骨折風險規律用藥很關鍵 擅自停藥骨密度很快打回原型

及早發現骨鬆避免骨折,降低死亡危機!楊韻如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折機率較一般人要來得高,特別是年長者很可能因此長期臥床,導致行動力與體力下降,提高死亡率風險,因此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檢查,一旦確診骨鬆務必跟著醫師指示,規律用藥同時改善生活習慣,以免骨密度持續流失惡化。

楊韻如醫師呼籲,治療骨鬆時,千萬不要因感覺到病況好轉,就不到醫院複診擅自停藥,部分藥物健保給付時,規定須在1年或2年內治療完畢,不會因為病患中途停藥而延後治療期限,然而骨頭在缺乏藥物保護下,骨質流失速度會重新加快,讓好不容易累積的治療成果付諸東流,只有不間斷治療,才能有效降低骨折危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8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