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日前推出「優化防疫20條」措施,嚴禁隨意靜默管理、封控、長時間不解封、取消「次密接」判定、不再按行政區域展開全員核酸檢測等,但各地依然傳出在實施上有落差,爭議不減反增。有外媒分析指,即使中國真的重新開放,經濟也很難馬上就復甦,對許多企業來說,已經不願再於中國等待,寧可轉向其他區域市場奮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路透社》報導,有些投資者認為,如果中國能在明年與世界重新建立聯繫,其經濟將有望從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放緩中復甦,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前景也有望消褪,對世界第2大經濟體明年可能擺脫孤立一事感到興奮。然而,這種對繁榮的預期,卻與中國國內黯淡的經濟現實形成鮮明對比。

旅居上海的美國企業家豪格(Camden Hauge)表示,長期被影響的生活,不會只靠輕按一下開關就回到原狀,好比今年年初,上海2500萬人因受困家中留下陰影,未來好一段時間可能都會繼續避免赴人潮多的場所,不管屆時規則如何。在上海經營咖啡館、酒吧、活動公司的豪格聲稱,最重要的是看有誰能在2.3月過後,還熬過嚴冬存活下來。

報導並引述在中國經營美食旅遊公司「Lost Plate」數年的夫妻檔-Brian Bergey和Ruixi Hu的選擇,他們對於中國能否按計劃重新開放一事仍相當悲觀,正在收拾行李,未來將轉往東南亞發展。

報導指出,中國各地的疫苗及加強劑接種率仍然不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這讓當局對於放鬆政策持謹慎態度,因此新的防疫規則並未得到統一執行,有些地方放鬆了限制,有些反而收緊限制。面對混雜的信息,一些感到擔憂、緊張的家庭便開始自行處理許多事,如家長擔心孩子感染新冠,紛紛以牙痛等藉口,幫助孩子輟學。

經濟學家警告,受到影響的家庭不會很快就恢復外出或上街購物,「隨著地方政府試圖解讀這些政策,『優化』新冠遏制的新措施似乎在當地製造混亂」,連帶呈現出經濟不確定性,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抑制消費和房地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