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不負眾望」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就在他展開順利連任後首次東南亞訪問行程時,中國官媒近兩週在印尼、泰國等多地推廣宣揚《習近平喜歡的典故》電視節目,來幫習近平「造勢」,沒想到海外收視率很低,在YouTube的點擊率僅只有幾千次。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隨著習近平獲得第三任期,並出訪東南亞之際,中國央視近來公布已經推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印尼語和泰語版,還在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八國電視台撥出宣傳「中國夢」的多語種紀錄片《中國新的征程》。
《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主要談及習近平喜歡的成語以及其治國理政理念,其中就提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目標」,這也是中國央視等官媒在最近兩年一直在極力宣揚的「中國夢」。
不過報導指出,從YouTube線上收視來看,這系列的節目在印尼和泰國僅有數百至數千點擊數而已,而且有不少推特網友在網路上批評。一名泰國網友就指出,中國古代詩詞沒用,謹守佛家五大戒律就能幸福。另外還有印尼網友將該節目與《毛澤東語錄》相提並論,並指出這與當地穆斯林文化有衝突。
澳洲一名人權運動者呂睿超(Richard Lue)指出,這些節目不過是片面宣揚中國強大的「大外宣」,更稱英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書在澳洲一直也幾乎沒人買,「習近平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他的作品不過是他身邊祕書編的,裡面往往充滿官話和套話,本身在國內就沒什麼人看,在國外更不可能有人看。」
暨南大學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張春炎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以書面回覆表示,雖然目前泰國有上百萬人積極學習華語,最主要原因是希望通過語言獲得能力,成爲能接軌中國市場的人才。張春炎認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節目表面上似乎與東南亞社會文化相矛盾,或對東南亞觀眾不具吸引力,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為了未來到中國工作和投資,而透過類似這樣的節目熟悉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
不過馬來西亞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拉胡爾·米西拉(Rahul Mishra)博士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透過投資加強與印尼關係,但兩國仍存在更深層社會乃至政策層面的障礙。印尼作為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沒有正式批評中國,但宗教領袖表達對新疆局勢的擔憂。
拉胡爾·米西拉指出,對於中國極力美化共產黨統治的宣傳攻勢,民主國家應聯手反制,快速有效控制假新聞和宣傳的傳播。在對中國有關的事物上,應在社交媒體科技領域進行談判,設置更嚴格的監管機構,保護個人民主和自由權利。
據美國人權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今年九月發表的調查顯示,北京在全球多國透過主流媒體大規模散播北京支持的內容、騷擾和恐嚇發布不利中國政府新聞或意見的機構、以及使用網路欺凌、虛假社交媒體帳戶和有目的性的虛假訊息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習近平喜歡的典故》主要談及習近平喜歡的成語以及其治國理政理念,其中就提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目標」,這也是中國央視等官媒在最近兩年一直在極力宣揚的「中國夢」。
不過報導指出,從YouTube線上收視來看,這系列的節目在印尼和泰國僅有數百至數千點擊數而已,而且有不少推特網友在網路上批評。一名泰國網友就指出,中國古代詩詞沒用,謹守佛家五大戒律就能幸福。另外還有印尼網友將該節目與《毛澤東語錄》相提並論,並指出這與當地穆斯林文化有衝突。
澳洲一名人權運動者呂睿超(Richard Lue)指出,這些節目不過是片面宣揚中國強大的「大外宣」,更稱英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書在澳洲一直也幾乎沒人買,「習近平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他的作品不過是他身邊祕書編的,裡面往往充滿官話和套話,本身在國內就沒什麼人看,在國外更不可能有人看。」
暨南大學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張春炎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以書面回覆表示,雖然目前泰國有上百萬人積極學習華語,最主要原因是希望通過語言獲得能力,成爲能接軌中國市場的人才。張春炎認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節目表面上似乎與東南亞社會文化相矛盾,或對東南亞觀眾不具吸引力,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為了未來到中國工作和投資,而透過類似這樣的節目熟悉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
不過馬來西亞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拉胡爾·米西拉(Rahul Mishra)博士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透過投資加強與印尼關係,但兩國仍存在更深層社會乃至政策層面的障礙。印尼作為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沒有正式批評中國,但宗教領袖表達對新疆局勢的擔憂。
拉胡爾·米西拉指出,對於中國極力美化共產黨統治的宣傳攻勢,民主國家應聯手反制,快速有效控制假新聞和宣傳的傳播。在對中國有關的事物上,應在社交媒體科技領域進行談判,設置更嚴格的監管機構,保護個人民主和自由權利。
據美國人權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今年九月發表的調查顯示,北京在全球多國透過主流媒體大規模散播北京支持的內容、騷擾和恐嚇發布不利中國政府新聞或意見的機構、以及使用網路欺凌、虛假社交媒體帳戶和有目的性的虛假訊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