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後肺部、神經系統及消化道等器官可能多少都會受損,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大約仍達2成確診康復者會有長新冠症狀,如持續性頭痛、腹瀉、疲倦等症狀,因此不論是否曾確診皆要提高警覺。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在疫情下做好自我照護可協助減輕疾病與挽救生命,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進一步提醒,包括中重症確診者、沒有施打疫苗者以及沒有即時用藥治療的「3類人」,為長新冠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未染疫前要注意自我照護「預防、緩解症狀、安全用藥」,穩固人體的免疫防線有助抵抗外敵入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圖/記者鍾怡婷攝)
▲柳朋馳醫師指出,是否會造成長新冠,目前主有3大類高風險群,一為中重症確診患者、二為是否有施打相關的疫苗、三圍是否用藥及時。(圖/記者鍾怡婷攝)
柳朋馳醫師指出,是否會造成長新冠,目前主有3大類高風險群,一為感染時急性症狀非常嚴重,也就是中重症確診患者,產生長新冠的風險更高;二為是否有施打相關的疫苗,中重症確診病人患有長新冠的風險較高,因此打疫苗可能對於預防長新冠有一定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經過研究發現,打完疫苗仍然會發生長新冠,因此防護力並非100%;三為確診後是否用藥及時,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在65歲以上族群,早期的使用新冠口服藥Paxlovid這類藥物,後期出現長新冠的比率下降25-30%。

疫情至今持續影響全民健康,雖然目前病症輕症居多,但全台近2/3未確診者不能掉以輕心。據歐洲呼吸期刊研究,確診後可能導致肺部毛玻璃病變、肺纖維化 ,致使部分患者在康復後數月肺功能顯著受損 ,恐提高罹患肺炎風險 。不僅肺部受損,美國頭痛協會期刊與英國醫學雜誌更指出,六成民眾在確診期間甚至康復後出現持續性頭痛 ,或是康復3個月後有持續腹瀉症狀,曾確診者若再次確診,重症機率將比第一次確診者高出50%。

事實上,無論面臨病毒或其他病源體風險時,都是攸關人體的物理性屏障跟免疫系統的構建上,因此從長新冠3類高風險群看來,假如要避免感染或者是感染後急性症狀特別嚴重,日常自我照護就相當重要,而自我照護有三項指引「預防、緩解、安全用藥」,也就是要均衡營養攝取,或是補充免疫力營養素,如維他命D、維他命E及鋅;遇到輕微症狀一發生時及早處置,建議居家常備非處方用藥;當有身體不適,要藉由專業人員了解正確用藥知識。

柳朋馳醫師也提醒,雖然強制戴口罩的法規逐漸放鬆,但國家政策是大方向,民眾也要自我評估是否為染疫高風險族群,依照自己的不同選擇是否繼續配戴口罩,並且建議做好健檢任務、檢視營養攝入狀況,尤其尚未施打疫苗的民眾盡快補齊。新冠肺炎突顯了自我照護的重要性,意指日常要促進自身健康、預防疾病、保持健康以及應對疾病和殘疾的能力,協助減輕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