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多次面臨「蛋蛋危機」,從年初的蛋荒到近期蛋價屢創歷史新高,都讓消費者、蛋農等各界頭痛不已。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盈豪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建議,若想穩定雞蛋產銷,可複製養豬模式概念,使用策略聯盟建立集貨中心調節產銷,「有飯大家一起吃」,雞農也能減輕負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年初,台灣鬧蛋荒,農委會除獎勵蛋農雞蛋生產每台斤3元、補助蛋雞場每雞25元的代養費等措施,並緊急向美國、日本、澳洲進口約10貨櫃雞蛋,以補足國內市場供需及平穩蛋價。陳盈豪分析,許多因素會導致蛋荒,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飼料成本太高,雞業的飼料費用佔總經營成本七成,飼料費用調漲,但官方卻不讓蛋價反映成本,農民虧損越多,不敷成本,就不會繼續飼養。

根據陳盈豪的觀察,蛋價每隔2至3年就會波動達到高峰或是低迷,若無從根本解決,問題將持續發生,而解決方法應多管齊下,不能單祭出補貼措施,而是應做「策略聯盟」。他舉例,大約20至30年前,台灣豬價每隔5年就會有一波低迷,就是因為豬隻數量過多,甚至豬多到被放生至馬路上無人要養,但現在已無這樣的情形,就是因為有策略聯盟。

所以何謂策略聯盟,陳盈豪解釋,市場中問題最大的是銷路,銷路沒有掌控好,就會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因此應該有策略聯盟,建立集貨中心調節產銷,了解有多少雞隻等資訊,不會盲目投入生產,建議可以將養豬模式部分複製到蛋雞產業上。

陳盈豪進一步解說,動物是活體,受到禽流感、天氣溫度等因素,都會影響產蛋率,而成立集貨中心,就能控管產銷,不會頻繁造成缺蛋,蛋農也能分配休息日,互相支援並調節身心,更因為需求擴大,可與飼料廠商等有議價空間。

不過,他也提醒,策略聯盟不能完全複製,假如政府放任財團併購,掌握屠宰場、設備、銷售通路,會像是英國五大超商掌握所有通路,該如何生產、收購、定價都會有話語權,蛋農會不得不配合,官方不可袖手旁觀。另陳盈豪提到,「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飼料成本昂貴,而台灣田地常有稻米產量過剩休耕,這時就可改種雜糧、省水的高梁,成為飼料原料,或是拿去做產值更高的高粱酒,並將高粱酒糟拿來餵雞等,就算高粱酒糟含水率高,乾燥需要成本,也會比進口便宜,「從事這種行業就是要斤斤計較,這邊省一點,那邊省一點,這個路就寬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