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年之後美國左右翼之間的鬥爭,並沒有因為2020年川普落選、拜登當選而告一段落,整齣鬥爭的劇碼高潮在最近眾院議長裴洛西家裡遭一名流浪漢侵入,流浪漢拿著榔頭攻擊裴洛西的先生(保羅),嚷嚷著要見裴洛西,所幸當時裴洛西人在華府。事件之後理論上應該是要民主、共和兩黨同聲譴責暴力,其他共和黨員的反應不說,最近收購推特的特斯拉老闆馬斯克,近來公開呼籲要支持共和黨,他在推特發佈不實消息,指稱攻擊保羅的案情不單純,並轉引新聞暗喻保羅喝醉與男妓發生衝突。換言之,左右派之間的鬥爭,不僅導致美國大眾極化與國會山莊極化,甚至這場鬥爭,已經演變成不僅動口,還牽扯到人身傷害的動手。此外,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今年共有291位參選的共和黨候選人,不接受拜登在2020年當選的事實,他們認為選舉是有舞弊的,這些人許多都是川粉。

二、議題背景

美國所舉辦的期中選舉,眾議員435席全部改選,參議院改選1/3共35席,州長則改選36席。改選的參議員中,14席是民主黨員,21席是共和黨員,由於14席的民主黨員改選較少,因此有一種說法是民主黨可以失

去的席次較共和黨少,有利於維持參議院仍是民主黨多數的態勢。但另一種說法是,民主黨改選的那14席中,陷入膠著(toss-up)的席次較共和黨改選那21席陷入膠著的席次多,剩下的就是民主黨改選的偏民主黨優勢的多;共和黨改選的偏共和黨優勢的多。因此,民主黨也不是沒有可能連參議院也失去多數。會講「也」,是因為各家民調對於眾議院多數的預測倒是很一致,那就是共和黨可望拿下眾院,讓分立政府至少因為眾院屬於共和黨而成真。如果參眾議院同時被共和黨拿下,那就是正式宣告拜登跛腳,同時也宣告川普正式回歸。

就這一次大選的議題而言,過五成的美國人-即使支持民主黨者-最在乎的還是不斷飆升的油價與通膨議題。第二名是民主黨一直想要喚起原本受憲法保障的墮胎權遭推翻的議題。第三名是非法移民,第四名拜登最近在喊的「美國民主受到攻擊」,暗指川普的獨裁風潮正在侵蝕美國。最後才是治安問題、槍枝、氣候變遷、教育議題等。拜登主打的「美國民主受威脅」屬於價值取向議題,近廿年來其實美國政壇比較少以其為主軸,可以理解拜登經濟處理不好,想藉此移開民主黨選民注意力,但民主黨選民也不太買單。

三、各州選舉結果

整體來說,至截稿為止,共和黨翻轉眾院並贏得多數的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果真如此的話,眾院現在的議長是裴洛西,則極有可能改由麥卡錫(Kevin McCarthy)競選並當選議長。至於川普的態度,他支持麥卡錫選眾院議長,雖然麥卡錫也曾支持共和黨調查川粉火攻國會事件,但這幾個月來麥卡錫亦步亦趨地跟著川普的發言主軸,努力在修補關係當中。另一方面,至截稿之時,參議院多數屬於哪一個黨還打得難分難捨,選前稍微多一點的民調認為參議院民主黨應該能夠勉強保住,但其實也很難說。不過如果共和黨可以翻轉參議院,則上一次的多數黨主席麥康納應該要擔任多數黨領袖,但川普不支持現為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的麥康納,也不喜歡他的台裔妻子趙小蘭,因為麥康納認為川普應該為火攻國會負責。川普執政時,川麥之間的關係本來還可以,但在2020年大選是否願意承認選舉結果有效這件事情上,把關係搞僵了。

綜觀這些國會領導階層,共和黨的麥卡錫對台灣很友善,今年四月才呼籲美國應盡速採取行動強化台灣軍力,以提升防衛能力。眾院的第一把交椅是議長裴洛西,而第二把交椅則是多數黨領袖-民主黨的斯坦利·霍耶(Steny Hoyer),他對台灣也友善,2020年蔡總統連任時還在推特第一時間恭喜她。霍耶說要與台灣的自由、民主與獨立站在一起,並且一同對抗中國。可以說支持台灣在國會山莊已謂為風潮,變成民主、共和兩黨少有的共識。附帶一提,對台灣友善的德州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今年也改選,可望輕騎過關。同州也是共和黨的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x)也對台灣很友善,今年不參選,可以輕鬆觀選。

四、關鍵選情

這一次關鍵州就看六州,包括亞利桑那、喬治亞、密西根、內華達、賓州、威斯康辛。當中除了亞利桑那與密西根是看州長選舉,其他州看參議員選舉。主要觀察川普支持的共和黨候選人對上民主黨候選人。

  1. 亞利桑那州:激烈的是州長選舉,而非參議員選舉。由共和黨的萊克(Kari Lake),對上民主黨的霍布斯(Katie Hobbs)。霍布斯是前州務卿,萊克則是前鳳凰電視台的記者。
  2. 喬治亞州:由現任參議員沃諾克(Raphael Warnock,民主黨)對上美式足球選手沃克(Herschel Walker,共和黨)。大選中如果沒有一人得票超過50%,還是要進入到第二輪選舉採相對多數決(run-off)。因此大選結果要進到第二輪,則結果要一直到12月6日才能揭曉。選戰後期沃克不斷面臨到逼迫前女友墮胎的指控,同時沃克也是川普支持的候選人。
  3. 賓州:參議員選舉是民主黨候選人費特曼(John Fetterman)中風復出,恐怕敗給名人醫生奧茲(Mehmet OZ)。奧茲是被自由派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挖掘,但卻是被川普拉抬成功的。歐普拉幾天前選擇支持費特曼。
  4. 密西根州:這州關鍵的戰局也是看州長選舉,主要由兩位女性對壘,由民主黨籍的現任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對上挑戰者共和黨的圖多爾·迪臣(Tudor Dixon)。川普很欣賞迪臣,她也是川普聯盟一員。
  5. 內華達州:由民主黨現任參議員馬斯托(Cortez Masto),對上前總檢察長共和黨的拉克索爾特(Adam Laxalt),拉克索爾特是川普聯盟一員。
  6. 威斯康辛州:現任共和黨參議員詹森(Ron Johnson),對上民主黨巴恩斯(Mandela Barnes),巴恩斯為前康州副州長。詹森在川普當政時與川普關係不錯,後來川普下台之後被認為是與2021年1月6日川粉火攻國會有牽連。然而後來欲連任參議員時,卻刻意與川普保持距離。
▲賓州本次參議員選舉競爭激烈。民主黨候選人費特曼(John Fetterman)中風復出,對上共和黨候選人、名人醫生奧茲(Mehmet OZ)。(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賓州本次參議員選舉競爭激烈。民主黨候選人費特曼(John Fetterman)中風復出,對上共和黨候選人、名人醫生奧茲(Mehmet OZ)。(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包括在這六州的選情,其實都可以看到由川普支持的共和黨非建制派候選人對壘民主黨候選人,不僅如此,他們也會批評共和黨建制派或者攻擊「主張與民主黨和解」的共和黨人。有以下幾個例子:

  1. 亞利桑那州州長選舉共和黨萊克,在2008年時還是一個標準的歐巴馬粉,後來轉支持川普。萊克連對中庸溫和的共和黨同志都不是很友善。
  2. 內華達州有十數名共和黨出來反對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拉克索爾特,「叛黨」支持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馬斯托,她的對手拉克索爾特走川普鷹派路線,拒絕與民主黨和解,也贊成把溫和派共和黨員踢出共和黨。
  3. 現在的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納(Mitch McConnell)就是建制派,常被萊克等挑戰不適任。
  4. 佛羅里達州現任州長為共和黨的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他這次選舉對上民主黨的克瑞斯特(Charlie Crist)。德桑蒂斯跟川普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川普去年在受訪時還說要扁他(beat him)。
  5. 更不用說過去麥肯、錢尼、錢尼女兒里茲、羅姆尼等都是反川普的。共和黨內的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鬥爭,今年一樣上演。
五、共和黨掌握國會後會做的幾件事

麥卡錫已經放話,共和黨一旦回掌眾院,他們有一連串的改革清單:

  1. 調查拜登撤軍阿富汗當時的決策。
  2. 調查杭特.拜登醜聞。
  3. 調查大企業。
  4. 追根究柢武漢肺炎責任歸屬。
  5. 檢討聯邦政府對於家長與地方學校委員會的政策。
  6. 檢討送到烏克蘭的武器。就這一點而言,還是有一些共和黨的孤立主義者(isolationist),如俄亥俄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J.D. Vance不贊成再送武器或軍援,而必須先顧好貧苦中西部人的肚皮。Vance的立場屬於孤立主義。
  7. 對中國成立專責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整體看起來,共和黨的改革主軸光是第四點與第七點就是要抗中。支持川普的民眾應該都會支持,只是手法不同。採孤立主義思維者會認為要對抗中國關稅,但不用跟保護或援助台灣綁在一起。採干預主義的川普支持者,可能就會以更支持台灣的方式來抗中。川普本人的立場則一向都是變化莫測,不容易預測。

六、老態拜登、不受歡迎的賀錦麗與接班人

拜登目前已經80歲,兩年後82歲,如果順利連任,會一直擔任總統至86歲,年歲之大,美國總統史上絕無僅有。目前政壇上預測可能在2024年民主黨初選挑戰拜登連任之路的民主黨員共有11位,包括副總統賀錦麗、現任運輸部長也曾是第一位出櫃同志的總統參選人布塔朱吉等,其他比較重量級的包括2020年參加民主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的各路人馬。民主黨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在面對川普來勢洶洶,川普魅力又能夠號令近乎一半美國人之下,拜登把經濟搞得一團糟。因此,不管是拜登續任2024年大選,或者其他民主黨人來接任,都要面對民主黨過去鴿派的自由主義路線,以及華府味過重的菁英論述,這些民主黨建制派習慣的套數,一來在國際上已經制裁不了中國、俄羅斯與北韓;二來在國內很難接紅州、鄉下地方與窮苦民眾的地氣。就賀錦麗而言,她的言行不一致不僅遭致共和黨批判,甚至自由派對她也頗為失望,其支持度比拜登還差。所以賀錦麗要接班拜登選2024年大選的困難度也很高。


七、結語

這次選舉一如各界預期,共和黨至少拿下眾院,但「共和黨川派候選人」失去一些傳統東歐選票,如原本都是投給共和黨的烏克蘭裔美國人,主要是這些選民不滿川派候選人持孤立主義主張不再援助烏克蘭。另外「共和黨川派候選人」也失去一些傳統建制派的選票,如內華達州的共和黨建制派選民。另一方面,民主黨則是中間選民因為拜登經濟搞不好而懲罰他;有一部分是因為拜登的決策,包括外交決策,從阿富汗一直到烏俄戰爭前期,再到對北韓、中國,不但束手無策甚至無法有效地壓制這些威權國家一再的試射飛彈與騷擾鄰國。換言之,今年民主黨選民也找不到支持拜登的熱情,因此反應在國會選舉的投票決定上。今年期中選舉是美國極化的持續,隨著川普再起,可以說為拜川鬥揭開第二輪的序幕。


●作者: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