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今(28)日上午在立法院院會的「國是論壇」上爆料,指故宮國寶瓷器被摔破,高層還刻意隱匿,引發各界譁然。然而,所謂的「國是論壇」是什麼?這和立委平時上台質詢官員又有什麼不一樣?《NOWnews今日新聞》帶您一探究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是論壇」是中華民國立法院的議事制度,是一個讓立法委員暢抒已見的場合,談的是國家大事,也可以是民生小事,反映民意、議題不限。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正確名稱為「國是論壇」,而非「國事論壇」。「國是」之意,指的是「國家的重大政策方針」。

每週五和隔一週的週二,立法院舉行全院委員會(簡稱院會),一場院會始於週五、結束於隔週週二。當院會在週五早上9時開會,一開場,就是1個小時的「國是論壇」時間,由立法委員登記發言,每人發言3分鐘,各言己見、題材廣泛。

由於「國是論壇」僅是立委針對政策發表個人言論,沒有官員與之詢答交鋒,因此私下被戲稱是立委的「演講比賽」。多數立委會選擇把「有料的」內容留待質詢時拋出,再要求官員即時回應。而陳以信選擇在較不受到矚目的「國是論壇」上提出重大爆料,實屬少見。

回顧歷史,「國是論壇」的源起,始於1994年第二屆立法院。當時許多立法委員利用確認議事錄的名義,進行程序發言、杯葛會議進行,於是,在李泉源、許添財、謝長廷等立委的呼籲下,設立「國是論壇」制度,並於該年9月23日第一次施行。


由於現在媒體與網路科技發達,立委有多元管道可以陳述意見,「國是論壇」的功能逐漸喪失。2018年5月24日,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曾初審通過多項國會改革法案,其中就包括廢除「國是論壇」,盼藉此增加議事效率,但目前仍尚未通過。

直至今日,漸漸不被重視的「國是論壇」才又因陳以信的重大爆料,再度引起世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