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輕掃、滑過影片,一小時之內,穿梭在好幾百則素人歌唱影片和網紅搞笑影片之間,你也短影音中毒了嗎?根據iKala KOL Rader網紅數據資料庫顯示,IG Reels在今年4月上線之後,短影音貼文量在一個月內,成長率就超過918%,大約將近十倍的成長速度,可謂是十分可觀,而百萬YouTuber啾啾鞋也表示,「所有人都在競爭觀眾的關注力,短影音的出現勢必會擠壓到長影片的觀看時間,除非你長影片的護城河很高,否則就蠻有可能被追上來。」可見從平台、創作者到閱聽眾,都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好迎接來勢洶洶的短影音浪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於以往橫式觀看的傳統影音,所謂「短影音」時長大約介於15至60秒之間,以直式屏幕的方式呈現,更符合現代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掌上型閱讀的習慣,同時瀑布流的閱覽形式,畫面豐富、帶有字幕且快節奏的影音內容,更增加用戶的黏著度,使得短影音的使用率在這幾年節節上升。

儘管在台灣,大家樂以「抖音一響,父母白養」來調侃Tiktok使用者,但隨著Meta及Alphabet公司,大刀闊斧在YouTube和Instagram開設短影音功能,也正式宣告將引領全球用戶,一起跟進短影音的時代。作為新的觀影媒介,兩大平台先後跟進,讓創作者的短影音作品,可以在兩個平台上同時傳散,增加作品的露出成效,另外平台提供大量的無版權音樂,以及特殊的濾鏡效果,大幅降低影片的創作門檻,這也同樣是短影音能夠打入市場的重要關鍵,加速帶動使用者的創作意願。

「製作長影片的時候,某些主題內容有限,又不想為了達到8分鐘的廣告投放標準,而把影片做得又臭又長,因應平台推出Shorts功能,就可以替這些遺珠之憾找到新的露出管道。」啾啾鞋分享,他從今年初開始經營Shorts作品,的確達到頻道的推播效果,不僅觸及新的客群,受眾的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我覺得我們經營YouTube的人,大多數都是看流量的趨勢在哪裡,然後去追隨它。」

而啾啾鞋從2022年初開始,每周更新一支的Shorts短影音,目前就有7支觀看數突破百萬,和同時期的長影音成效不分伯仲,甚至作品《最廢的世界紀錄》在露出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累積160萬次觀看數,躍昇啾啾鞋主頻道的前20名熱門影片,更是其中上傳時間最短的一支作品。

「直式的影音功能問世大約十年,如今演變成主流是可想而知的結果,如果要求大家不要看短影音,就像15年前說不要使用網路、要看報紙一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助理教授李怡志表示,短影音是新媒體趨勢,絕非曇花一現的產物,然而有別於以往,利用「搜尋功能」挑選觀影種類,短影音在使用上更仰賴平台的演算法餵養,李怡志解釋道,「其實演算法很單純,只要是高流量的影片一定會被推播。」

「與其擔心閱聽眾受影響,舊媒體不願透過短影音創作才是更需要擔心的事,那代表某部分的群眾勢必會離你遠去。」李怡志表示,如今趨勢促使各大媒體開始製作短影音內容,包括國際媒體BBC、CNN,甚至是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央視CCTV也不落人後,在平台主動推播熱門影音的情況下,每個人都還是有被測試推播的可能,如此便消弭大眾對短影音內容過於膚淺的疑慮。同時平台的測試不會停止,根據使用者的年齡、經歷等各項條件改變,平台會再次測試使用者對不同影片的接受程度,如果閱聽人長期拒絕深度內容影音,那這樣選擇的結果,就會赤裸地反應在他的短影音介面上。

同時,李怡志解釋,短影音的形式更像是客製化的結果,現在民眾普遍人手一台手機,擁有自己的觀影媒體,比起二十年前全家人共享一台電視的時代,對於影音的挑選更加自主,加上演算法的影響,更能符合個別閱聽人的喜愛與習慣,「這樣的觀影方式,是十幾年前大家嚮往的結果。」形同過去電視觀眾「轉台」或者「鎖頻道」的操作,只是現在有演算法替觀眾實現這個結果。

與此同時,對於創作者的考驗也正在悄悄改變,無論是YouTube或者是Instagram,短影音快速滑動,目前又沒有廣告屏障的特性,讓使用者在影片挑選上,只有大約1到3秒的評斷時間,如何創造吸引閱聽人眼球的內容,遂成為創作者的新挑戰。

為此,啾啾鞋也提出創作分享,「在做短影音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叫Scroll Stopper,會讓觀眾願意停下來看你的東西,而我在Shorts影片開場那個『跳起來』的動作,就是一個Stopper,一個0.01秒的Action讓觀眾稍微停下來看我的內容。」以整片鮮黃色為背景,由下往上入鏡的標誌性動作,刺激觀眾眼球,願意在滑動中稍作停留,甚至當觀眾下次再度滑過大量的短影音,只要看見這個畫面,便能輕易辨識出這是啾啾鞋的影音作品,因而增加停留的意願。

然而,在為數眾多的短影音平台中,有許多從Tiktok移植過來的內容,不分形式、國界和語言一同競爭閱聽眾的眼球,「雖然製作門檻降低,可是Shorts平台上的影片量太大,所以會比較難以競爭。」啾啾鞋分享,現在所有的影片、影集、遊戲都在競爭觀眾的注意力,而使用者進入短影音的頁面,有時候一滑就是一個小時,勢必會瓜分掉大家的手機使用時間,在如此情況下,創作者們只能藉由提升影片品質和創作功力,以維持自己在閱聽眾生活中的存在感。

「不管是短影音還是長影音,終究要回歸到『內容』本身,如果只是一味地運用可以幫助爆紅的素材,而忽略掉影片的內容,那可能就很難可以維持,一直被看見的熱度。」今年6月在IG上,靠著一支與計程車司機對話的Reels影片《那些以為會困擾一輩子的事,最後都有答案》,在一周內迅速爆紅的創作者The Chen,成為台灣第一波靠著Reels嶄露頭角的創作者。

對於露出媒介的改變,她表示,短影音與長影音的差異,在於內容取材從「深談議題」縮減成「只討論一個重點」,同時碎片式剪輯、加入聲音旁白作為主軸的變化,都是創作上的落差,不過透過影音「說故事」的形式仍然是不變的,只是成品形式從橫的變成直的。而iKala KOL Rader 創作者公關總監 Cake也分享,這幾年單靠一支影片爆紅的網紅開始減少,留在市場上有影響力的網紅,都是靠著長期經營而累積的結果,因為現在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作為最新型的觀影媒介,短影音或許因為「抖音」複雜的國情因素、痕跡過重的影音腳本,遭到用戶詬病,不過就目前的趨勢而言,各大平台產出的短影音風格多樣,就連硬性的新聞內容也都在上面成功導流,似乎大家都已經做好萬全準備,順著這個潮流繼續往前。

隨著短影音的受眾增加,平台上的廣告、商業活動也越發蓬勃,而YouTube平台也宣布,明年起將放寬「合作夥伴計畫」,讓Shorts的創作者也能獲得廣告分潤,等於是現有Shorts 創作者基金的再升級。而無論是學者、創作者,還是KOL行銷團隊,都相信未來出現單靠短影音爆紅的創作者,將是指日可待的。由此可見,「抖音妖魔化」並沒有讓短影音變得廉價,或許我們也該開始不帶有色眼光,去定義這種形式的媒體。